《救荒本草》是明朝的書,它是明代早期的一部植物圖譜,作者是朱橚。書里描述了植物形態(tài),展示當(dāng)時經(jīng)濟(jì)植物分類的概況。這是一部以救荒為宗旨的農(nóng)學(xué)、植物學(xué)專著。

1、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明永樂四年刊刻于開封,是一部專講地方性植物并結(jié)合食用方面以救荒為主的植物志。全書分上、下兩卷。記載植物414種,每種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圖。其中出自歷代本草的有138種,新增276種。從分類上分為:草類245種、木類80種、米谷類20種、果類23種、菜類46種,按部編目。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開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還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輝縣、新鄭、中牟、密縣等地的植物。在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類、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還記載了一些須經(jīng)過加工處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時借以充饑。
2、作者簡介
朱橚(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南直隸鳳陽(今安徽鳳陽)人。明朝宗室,醫(yī)學(xué)家。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生母待考證(因與朱棣同母,且朱棣本身生母存疑,故其生母可能性有二。孝慈高皇后馬氏或碽妃)。
洪武三年(1370年)封吳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開封。洪熙元年(1425年)薨,謚號“定”。朱橚好學(xué),能詞賦,曾作《元宮詞》百章,又組織編著有《救荒本草》、《保生余錄》、《袖珍方》和《普濟(jì)方》等作品,對我國西南邊陲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