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人之仁
仁:仁慈。指婦女的仁慈心腸。舊時對婦女的輕視,用來形容做事情不識大體,施小恩小惠,優(yōu)柔寡斷。
近義詞:婦女之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wán bì),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譯文: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zhàn)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婦人之仁的故事
楚漢相爭時,名將韓信曾投奔過項羽。因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便背棄項羽投奔了劉邦。投奔劉邦以后,開始也未被重用,后來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被拜為大將以后,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將軍準有妙計,請將軍指教。”
韓信起身對劉邦叩首說道:“在仁慈、勇敢、強盛等各方面大王認為有哪一方面可以跟項王相比呢?”劉邦想了想實事求是地回答道:“這些我都比不上項羽。”
韓信向劉邦再次叩首道:“我曾跟隨項王不少時間,項王是個英勇善戰(zhàn)的人,在這方面的確是有一夫當關(guān)的氣勢,但是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zhàn)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隨后,韓信又說道:“ 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guān)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因為這個他的仁慈也像是婦道人家的仁慈,這對一個做大事的人來說是個大忌,對他的事業(yè)沒有任何好處。”
劉邦聽后興高采烈,他十分后悔跟韓信相見太晚了,覺得丞相蕭何推薦韓信是十分正確的,從此以后也十分相信韓信。
而后,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總結(jié)出成語“婦人之仁”,用來形容做事情不識大體,施小恩小惠,優(yōu)柔寡斷。
舉例
對別人仁慈要酌情處理,現(xiàn)在他們和咱們是對頭冤家,千萬不要婦人之仁。
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