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食者鄙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quán)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近義詞:鼠目寸光
反義詞:高瞻遠矚
出處
《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
《左傳·莊公十年》:“吃肉的人鄙陋不靈活,不能作長遠考慮。”
肉食者鄙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年,齊國和旁邊的小國魯國發(fā)生矛盾。齊桓公下令派大軍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zhàn)。魯莊公治下有個叫曹劌(guì)的人,足智多謀。聽說齊國要進犯,立刻求見莊公,想為莊公獻計獻策打敗齊兵。
曹劌有一個同鄉(xiāng),聽說他要向魯莊公獻計獻策打敗齊兵。趕緊找到曹劌并開誠布公地勸他說:“你何必操這個心呢,讓那些吃肉的大官們?nèi)タ紤]吧。”
曹劌說:“那些吃肉的大官個個目光短淺,沒有多大的本事,國家有難,我怎能置之不理呢!”
在曹劌的要求下,魯莊公接見了他。曹劌上來就問魯莊公:“我們魯國國小病弱,憑什么抵抗齊國大軍呢?”
魯莊公說:“但凡有吃的穿的,我都不敢獨享,都會分給別人一起享用”。
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每個人都顧及到,沒有得到的百姓是不會服從的。”然后,曹劌推心置腹地對莊公說,要打羸這場戰(zhàn)爭,必須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莊公采納了他的建議。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
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
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
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shè)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從此后數(shù)十年齊國再也不敢小瞧魯國了。
舉例
他雖然官做得很大,但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變得越來越淺薄,正應(yīng)了古人所說的“肉食者鄙”那句話。
肉食者鄙,自古以來,能真正為國家為百姓做事的官員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