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閉門造車的意思
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固步自封,不與外界交流,關起門來搞建設,求發(fā)展;或者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現(xiàn)比喻一項工作中規(guī)中矩,了無新意。
近義詞:憑空捏造、獨斷專行、憑空杜撰、向壁虛構
反義詞: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出處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譯文:
宋·朱熹《中庸或問》卷三:“雖然是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的車子,拿出門去使用的時候,卻能和車轍完全適合,這是因為有一定的規(guī)格、尺寸做標準的緣故。”
2、閉門造車的故事
從前,山里有個樵夫,世世代代都是以砍柴為生。每天天剛亮就出門上山砍柴。臨近中午就背著柴火趕到集市上賣,賺些錢補貼家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如此。他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反正祖祖輩輩都是這樣。
有一天樵夫砍柴下山,在趕往集市的路上,碰到對面來了一個推車的農民,車上堆了一車的貨物。只見那個農民好像還不是很費力,就推著車子一路小跑。車上的貨物足足有百斤重的樣子。樵夫看著很是羨慕,要是我也有一輛推車也好啊,那樣就不用每天費力的扛著柴火趕路,肯定會輕松不少。
于是,樵夫回到家里,關上大門。回想今天看到的車子的樣子,開始閉門造車了。樵夫在家里又是鋸,又是砍的。鄰居聽到動靜,都跑過來看,十分好奇的問道:你這是在做什么呢?樵夫回答說:我正在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呢。
沒過幾天,樵夫就把車子造出來,在路上推了幾下,很好,非常輕松。果然比肩扛手提輕松多了。從此以后,樵夫每天就推著柴火出門,非常省時省力。
“閉門造車”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不過古代閉門造車的意思是說雖然是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的車子,拿出門去使用的時候,卻能和車轍完全適合,這是因為有一定的規(guī)格、尺寸做標準的緣故。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guī)格,就能合轍。所以叫做“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古語所謂的“閉門造車”是稱贊“出門合轍”的巧妙,而今天所謂的“閉門造車”,卻是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了。
3、閉門造車舉例
閉門造車是創(chuàng)作不出人民大眾喜歡的好作品來的。
我們積極吸取別人的長處,放開眼光,閉門造車是不會有進步的。
學習時要多與同學老師交流,不能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