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穿井得人的意思
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近義詞:丁公鑿井
出處
漢·王充《論衡·書虛》:“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譯文:
漢·王充《論衡·書虛》:“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
2、穿井得人的故事
春秋時,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因為他年齡大,人們都稱他為丁公。
丁公是個農夫,家中以耕地為生。當?shù)貨]有河流,澆地都用井水,但丁公家中沒有井,到莊稼需要灌溉澆水的時候,必須到其他人家的井中打水,然后一擔一擔地挑到自己的地中灌澆。
為了能及時地打水澆地,丁家家中經(jīng)常派一個人在外面,專門負責打水澆地之事。這樣過了好幾年,丁公覺得自己家中沒有井十分不便。在別人家井中打水澆地,往往要比別人家晚幾天,因此收成也沒人家好。而且得有一個人專司澆地之職,家中其他農活有時也來不及做。
于是,丁公下了決心,在自己家中的田頭鑿了一口井。看著井水從溝渠流向自己耕種的地中,丁公全家都高興得笑了。
從這以后,丁公家中用不著再派一個人在外面專門負責打水澆地了。丁公便告訴人家說:“我家鑿了一口井,等于挖到了一個人。”意思是說,家里打了一口井,節(jié)約了一個人的勞動力,與之前相比,等于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丁公的話是有一定的話語背景的,這是在節(jié)約了勞動力之后的由衷感嘆。
但聽的人省略了話語背景的言語,只解讀出表面意思。因此,就把丁公的話傳成:“丁公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整個宋國。甚至有人還把這件事向宋國國君作了稟報。
宋國國君聽說丁公竟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十分驚奇,便派官員去向丁公詢問這件事。丁公回答說:“我說的是我家鑿了一口井,等于家中多了一個能勞動的人,而不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
那官員回去向宋國國君如實作了稟報。宋國國君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我說井中怎么可能挖出人來呢?像這樣追求聽聞,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
這就是成語“穿井得人”和“丁公鑿井”的來歷,后人常用這個成語比喻話語傳來傳去而失真。
3、穿井得人舉例
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穿井得人”之類的謠言。
小王沒把事實說清楚,到后來造成了“穿井得人”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