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藍田生玉的意思
藍田:地名,在陜西省,古時候藍田出產(chǎn)美玉。舊時比喻賢父生賢子。現(xiàn)在引申比喻名門出賢子弟。
近義詞:藍田出玉、青出于藍
反義詞:減師半德、不可企及
出處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恪(kè)少有才名,發(fā)藻岐嶷(nì),辯論應機,莫與為對。權見而齊之,謂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譯文: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諸葛恪很小的時候就十分有才華,文采斐然,反應敏捷,隨機應變的口才非常厲害,沒有人能跟他辯論。孫權見了諸葛恪,非常高興,便對諸葛瑾說:‘人們都說藍田生美玉,名門生賢良,真是名不虛傳呀!’”
2、藍田生玉的故事
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他的長子名叫諸葛恪。諸葛恪,從小聰明伶俐,口才極好,善于言辭,孫權對他很賞識寵愛。
有一次,孫權在朝廷設宴,六歲的諸葛恪隨父參加。諸葛瑾的臉長的較長,孫權想開他的玩笑,乘著酒興,命人牽來一頭毛驢,在驢的長臉上寫上了“諸葛子瑜”四個字,借以諷刺諸葛瑾臉長似驢,眾人見了,均捧腹大笑,諸葛瑾也感到很尷尬。
諸葛恪見了,走到孫權跟前,跪請?zhí)韺懚€字。孫權命人將筆拿來給他。諸葛恪便在“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寫了“之驢”二字,這樣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滿座大臣見了無不驚訝嘆服,孫權見諸葛恪如此機敏,十分高興,當場把毛驢賞賜給了他。
又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父親和你叔父諸葛亮相比,誰更高明?”諸葛瑾答道:“我父親更高明。”孫權要他說出理由,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父親懂得侍奉明主,而我叔父卻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我父親更高明。”
孫權大喜,便對諸葛瑾說:“人們都說藍田生美玉,名門生賢良,真是名不虛傳呀!”
諸葛恪成人之后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之后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
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并代領其兵。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托孤大臣之首。
孫亮即位后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zhí)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并因功加封丞相 、進爵陽都侯。
3、藍田生玉舉例
王家山從小就被譽為神童,才二十歲就獲得博士學位,每個人都稱贊身為教授的王爸爸是藍田生玉。
自從他們家父子倆前后被延攬人閣后,藍田生玉的美名便在鄉(xiāng)里流傳開來。
小李一家都是博士,真可謂是藍田生玉,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