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苦兒流浪記》梗概
李晨曦
《苦兒流浪記》是法國著名作家埃克多·馬洛的作品。小說的主人公雷米六個月時,叔父為霸占其財產(chǎn),將他偷偷抱走并遺棄了。后又被養(yǎng)父租給維泰利斯,從此開始了流浪、艱難、困苦生活。
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養(yǎng)母的呵護下過著雖然貧窮但溫馨的生活。后來雷米被回鄉(xiāng)的養(yǎng)父賣給了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藝人,于是他一路與動物為伍,靠賣藝雜耍為生。
新主人含冤入獄后,他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貴婦人,過上了一段豪華的游艇生活。主人為培養(yǎng)雷米,領(lǐng)走他,又開始了流浪生活。
在一個風(fēng)雪之夜,藝班的動物慘遭狼口,主人又凍死于絕境,雷米僥幸被一家花農(nóng)收養(yǎng)。這個“避風(fēng)港”不久也維持不下去了,雷米只得加入“煤黑子”的行列,偏偏又遭遇礦難,九死一生方重見天日。
當(dāng)雷米得知自己身世之后尋親情急,誤入黑社會,最終在好朋友的援助下找到生母。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正是對這個故事的最好詮釋。
篇二:《水滸傳》梗概
何丞銳
《水滸傳》是一本藝術(shù)造詣極高的章回體小說,其書介紹了一百單八將,個性鮮明,禪釋了“忠義不能兩全”。
宋朝時有一落魄子弟高俅因討得宋徽宗歡心,做了高官。高俅因心中懷恨追殺王進。史進遇王進后遇魯智深,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后又救林沖……全書前大半隨著情景需要引出一位位英雄,從而織出一件又一件膾炙人口的故事。
奪取生辰綱一事發(fā)生后,晁蓋為首的七人和林沖火并了王倫,奪了梁山,從此以后,梁山就成了好漢投奔的中心地。
后半部分,宋江打敗了高俅,但隨后投降了朝廷。
而朝廷卻并沒有好心,把梁山好漢當(dāng)傀儡使,去打其他的國。前面還一帆風(fēng)順,但遇到了方臘這一塊硬骨頭,梁山好漢可吃到了苦頭。一百零八個好漢陸續(xù)死亡,雖然方臘被消滅了,可他們卻損兵失將。宋徽宗聽信了小人的讒言,賜死了宋江。好漢們十有八九死了,其余的人各奔東西。
《水滸傳》這一本章回體小說意義最大的是宋江,有些人認(rèn)為他奔于朝廷所導(dǎo)致兄弟們的滅亡,有些人認(rèn)為他忠于朝廷,值得贊揚。總之,宋江給《水滸傳》添上神秘的一筆,禪釋了“忠義不能兩全”。
篇三:《阿Q正傳》梗概
劉程
魯迅的《阿Q正傳》大概分為五大部分:優(yōu)勝記略,戀愛的悲劇,生計問題,從中興到末路,革命,其梗概如下:
一、優(yōu)勝記略。阿Q住在寺廟里,他發(fā)明了一種心理上的“計略”。當(dāng)別人打他時,他心想“兒子打老子”,從而心滿意足。
二、戀愛的悲劇。當(dāng)欺辱了小尼姑后,阿Q竟對女人們生出幾分好感來。他突然爆發(fā)了,他扯住吳媽:“我和你困覺!”結(jié)果,被人打了一頓,還賠了錢財。
三、生計問題。阿Q發(fā)現(xiàn)這些天來幾乎沒有人去找他干活,原來是小D搶了他的行當(dāng)。阿Q無可奈何,只得決定上城。
四、從中興到末路。阿Q上城回來,弄得許多錢與稀奇玩意兒,變得受人敬重。可閑人們把他的經(jīng)歷挖出,卻得知阿Q上城做了扒手,便越發(fā)不理睬他了。
五、革命。革命黨來革命了,大家都盤起辮子。阿Q見革命黨很威風(fēng),要投降,卻錯過了時間,舉人老爺和趙老爺都投降了。之后趙家遭搶,阿Q被抓進了縣城。革命黨懷疑阿Q是間諜,將他殺了。自此,阿Q的一生結(jié)束了。
魯迅借阿Q的“樂觀精神”諷刺了那些人所謂的“樂觀”。
篇四:《童年》的梗概
張家嘉
《童年》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一,主要講了主人公阿廖沙幼年時過著凄慘的生活,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的險惡。梗概如下:
一、三歲時的阿廖沙。阿廖沙三歲時,他的父親因救他而死去,他的母親離家出走,因此阿廖沙受到外祖父的討厭,但外祖母依然守護他。之后,他的外祖父在每周的星期六都會教訓(xùn)家里的小孩一頓。有次,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病重,阿廖沙就在這一天起憎恨外祖父。
二、心理陰影。有一天,舅舅們把溫柔的小茨岡打死了,第一次給阿廖沙留下了心理陰影。有天晚上,阿廖沙家里著火了,是外祖母救了大家,還差點喪命,最疼自己的外祖母差點離他而去了,第二次留下了心理陰影。火災(zāi)過后,舅媽因難產(chǎn)而死,第三次留下了心理陰影。最后一次,是聽說他的媽媽死了。他感悟到:在這險惡的社會生存下去,只有逃,不然,只有死。
三、長大的阿廖沙。漸漸地,阿廖沙離開家庭,離開最愛的外祖母,在社會生存。
結(jié)局就是這樣,阿廖沙成長了。這就是高爾基《童年》所講述的故事,它是一部苦難童年的敘述史,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