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期中考試也快來了。
孩子平時成績不錯,可一到大考就考砸,問原因,孩子竟然說,每次一上考場就頭腦一片空白,全忘了。孩子是不是怯場,一直鼓勵他:“不要緊張,你肯定能比上次考得好。”結果考得比以往都差。
期中考馬上就到了,孩子的復習一團亂,再考不好可怎么辦?原來他犯了幾個很多孩子都會犯的錯誤!
如果犯了這3個錯誤,孩子想要考高分基本不可能!
?1、復習不到位。分析試卷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孩子錯的很多是基礎題,有的甚至是課本上的例題。由此可看出,這孩子沒有復習到重點,一些基礎知識點沒有熟練掌握。
?2、考場答題不細致,問題百出。另外,這孩子經(jīng)常把乘號看成加號,數(shù)字抄錯,單詞拼錯。這些分都是白丟的,真是丟得讓人可惜又可氣。
?3、過度緊張,臨場發(fā)揮差。孩子考試時容易著急,經(jīng)常看到問題頭腦一片空白,有的甚至手心冒汗,握筆發(fā)抖。歸根到底是孩子的考試心態(tài)沒有擺好,把成績看得太重,這也跟家長的嚴格要求有很大的關系。

做好考前復習,要記住這3句話
第一:生活作息 ? 考前大變樣要不得!
1、幫孩子調(diào)整好生物鐘
很多孩子考前希望拼時間多看點書,這種做法不可取。不僅會影響聽課效果,還會導致記憶力、專注力下降,對考試來說特別不利。不早睡不晚睡,正常作息就好。考前保證充足的睡眠是重中之重。
第二:考前復習 ? 小考小玩,大考大玩最可怕!
很多孩子考前都是一團亂,想起什么復習什么。沒有計劃的學習根本沒有效果,高效復習要做好這幾步。
1. 回歸課本,鞏固基礎
必須牢牢記住一點:課本是復習的重要工具,所有題目都萬變不離其宗。因為出卷老師拿到的參考資料就是課本。提醒孩子在考前根據(jù)課本目錄,進行知識梳理和鞏固。回歸課本時尤其要注意這些細節(jié):
(1)必須要看的知識點有:概念、原理、規(guī)律(包括法則)、專業(yè)術語、過程或步驟等。
(2)每個知識點后面的例題和拓展題必須要求孩子弄懂!
2、回顧試題,查缺補漏
家長可以讓孩子把平時的試卷,按照課本上知識點的先后順序進行整理,然后把試卷上的錯題再做一遍。如果有錯題本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3、適當練習
第三:應試技巧 ? 臨時抱好佛腳,照樣能得高分!
有的孩子前兩點都做得很好了,但還是考不好,關鍵原因在于沒有掌握正確的考場技巧。這4個技巧,您孩子知道嗎?
技巧一:拿到試卷先做啥? 拿到試卷第一步先檢查試卷是否有錯,比如漏頁、錯印等。順便看一下有哪些題型,大概考到了哪些知識點,不必要花太多時間,只為了心里有個底。
技巧二:規(guī)范答題,保證時間 請一定保證書寫工整、卷面清晰,這就要求孩子們平時多練字了。同時,一般來說,做題要按照試卷順序來做,避免漏題和錯答。
技巧三:哪些題需要放棄? 遇到難題時,如果沒有頭緒或者耗費時間過長,就應該先放棄,做會做的題。比如說,每題有10分鐘的解答時間,如果一道題花費了約3~4分鐘還沒有思路,就要先放棄。先把基礎分拿到,做完后再來解決難題。如果是數(shù)理化的大題,實在不會做,可以把相關的公式列出來,一般也能拿到1-3分。
技巧四:要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 粗心和馬虎是數(shù)學考試常見的扣分點,寫完之后必須要檢查的地方有:
(1)公式有沒有寫錯;
(2)算式中的數(shù)字有沒有抄錯;
(3)計算對不對;
(4)答案有沒有謄寫錯;
(5)填空題有沒有遺漏單位。
只要孩子能做到這些,考試時基本上就不會犯一些低級錯誤,白白丟分。我們一定要丟掉“我孩子很聰明,就是太粗心”的觀念。哪有什么粗心,所有的粗心都是知識點和考試技巧掌握不到位的借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知道,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才是考前復習中最關鍵的一點。因為每個孩子的知識漏洞不一樣,欠缺的考試技巧也不同。
考后總結,讓孩子下半學期有更好發(fā)揮
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規(guī)律:超過一半的孩子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的成績有很大差異。期中考好的孩子沾沾自喜,期末往往會有斷崖式下跌;期中考試沒考好,善于總結經(jīng)驗教訓的孩子,期末會有飛躍式突破……
可見,期中考試的成績公布后,成績、排名,都不是家長要看重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幫助孩子總結前一階段的經(jīng)驗教訓,查漏補缺,規(guī)劃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針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要對失分原因具體分析。
針對三類不同的孩子,我們家長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努力:針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要對失分原因具體分析:
1 孩子為何“粗心馬虎”?
孩子是審題不嚴、引用公式丟三落四,還是推導過程跳步不完整?家長幫助孩子分析得越是細致,孩子越可能記住這血的教訓,以后不會掉進同一個坑里。
2 孩子為何不會做?
孩子是因為概念不清、基本運算能力不過關,還是基本知識點沒有掌握?也要具體分析,說到孩子心服口服。
3 考試為何時間不夠用?
是否將平時拖拉的習慣帶到了考場上?基本題的思考與運算是否流暢熟練?孩子是否因為審題走彎路浪費了時間?是不是在難題上用去太多時間,以至于丟了前面太多的小分題?
總之,籠統(tǒng)地責備孩子沒有考好,只能讓孩子加倍沮喪、無所適從,進而對下一階段的學習喪失信心。而精細化的分析,能讓孩子領悟到追趕的具體目標和方法,從而有信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