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指出:對幼兒的教學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小蝌蚪是我們生活周圍的動物,這個故事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抓住動物的語言,了解小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使幼兒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又能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繪本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溫暖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它伸了個懶腰,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暖暖的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了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們到池塘里玩耍 。鴨媽媽說:“春天來了,寶寶們快來跟媽媽一起去學游泳吧!”

小蝌蚪看見鴨媽媽帶著它的寶寶們在池塘里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我也要媽媽!我們也去找媽媽吧!
它們一起向前游去。

它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了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呀?”
鴨媽媽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快去那邊找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再見!”再見!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小蝌蚪看見頭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的金魚游了過來,它們想這就是媽媽吧?她們就大聲地叫 媽媽!媽媽!”

金魚媽媽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小魚:“這是我們的媽媽。不是你們的媽媽。”金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你們再到前面去找找吧。”小蝌蚪:“謝謝您,金魚媽媽,再見!”再見!小蝌蚪們繼續(xù)向前向前游去。

小蝌蚪又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里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大聲的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快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再見!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幾只大白鵝游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心里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白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鵝媽媽,再見!”再見!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們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只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呱呱呱”地唱歌,它們趕快游過去。

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的………

青蛙聽了大聲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么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四條腿長齊了,再穿上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里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游玩去了。
考考你
小朋友們,你知道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嗎?對照下圖看看你說對了嗎?把你找到的答案講給朋友們聽吧!

知識拓展:
《小蝌蚪找媽媽》是我國最早的水墨動畫片,畫面是齊白石老先生的原畫。
《小蝌蚪找媽媽》這是1961年拍攝的動畫片,可以說我國最早的動畫片了,哪個時候我們的動畫技術幾乎是為零的,但是很具有中國元素的色彩,這部動畫片完全是有水墨畫拍攝而成,而且據說是齊白石老先生的原畫拍攝的,并在196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上榮獲最佳美術片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