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遇見江南
洪嘉鹿
青石板上的馬蹄聲漸漸遠去,是誰用若即若離的一筆,將回憶埋葬在煙雨江南里。
題記
雨絲飄揚,曾經(jīng)溫暖金黃的光暈已被拭去,觸著青石板略帶粗糙的橋面,行著,彷徨著,遇見這一抹江南。
江南如詩。
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駐足,即使這一小方土地隨處可尋,但雨落風起,池花漾開之時,在朦朧煙雨中綻放的,莫過于清水芙蓉。雖說只是一池荷花,但勾勒描繪又何少幾片閑情?抬看是山,低眉是水,走進這一紙畫卷,只得一聲“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了。連遷客騷人的悲,也順著花的低語,落入水中去了。
江南如畫。
還記得那一身蓑衣,風雨吟嘯的不羈游子,雖是“同行皆狼狽”,只有他渾然不覺,竹杖芒鞋便任卻平生。不巧,回去他便大病一場,卻識得了志趣似同的醫(yī)者,這瀟灑放蕩的東坡,又踏上了蘄水清泉寺的路途。這般豁達而堅韌,似一句“誰道人生無再少”的豪邁,又如“瀟瀟暮雨”中子規(guī)的聲聲鳴啼,久久不絕。在銅陵的小路上,煙雨江南如畫,而東坡正在微笑。
江南如歌。
一路走下去,黛瓦白墻的清麗讓人流連,細碎磚瓦間卻蓄滿了傷痕。歲月靜好,但時光飛梭。拂過清晨濕潤的古城,帶著惺松的朦朧,一聲鳥鳴劃破天際。紅日東升徐緩而厚重,一點一點沐浴于陽光的小鎮(zhèn),就像歷史撫過一樣。我聽見了遠處的歌聲,從歷史深處傳來,如泣如訴,也如詩如畫。
雨露滴答落下,敲擊著歷經(jīng)滄桑的青石板,也叩問著我的心房:這一小方水土是否會隨歷史打磨而漸漸逝去?這古老的美還能有多少時間綻出光華,照耀大地?
下一次遇見的,是東坡一如既往的笑,是池花習以為常的情,還是所謂煙雨,所謂江南?
篇二:遇見那物那景那人
曹睿詩
和煦的東風拂過,空氣中氤氳著春的暖意,每至此時,我都會在河邊散步,抑或是折下一根柳枝,抑或是眺望遠處江景,抑或是手執(zhí)一本書卷,每每恍惚,我總以為自己已是翻山越嶺,掙脫亙古的鎖鏈,時光的蹉跎,來到那繁華似錦的年代,去尋那千古風流人物的足跡。
望月懷古獨徘徊
他,似是已經(jīng)陪伴我們許多年,但我們卻從未見過他,我們對他的詩早已熟稔于心,我們對他的事跡早已銘記于心,我們似乎總能捕捉到他那飄然若仙、恣意灑脫的背影,但卻無法知曉他內(nèi)心真正的傷痛。
半生凄苦,只因他拒絕“摧眉折腰事權貴”,只有那淚、那景才能解他心中煩慮。
李太白,你好似那空中飛舞的蝶,無拘無束。
風流懷古一人獨酌
他,為宋詞點亮了一盞燈,升華了詞的精妙,數(shù)次貶謫,使他不得不執(zhí)筆直抒自己的豪情壯志,他的豪放,豁達使得多少男兒熱血沸騰,他的柔情癡迷,又使得多少女子動容。
悠悠的歷史,一路上他悠悠的走來,時光難聚,一世滄桑,他一飲而盡,只待月解,他有“不知天上宮闕”的癡醉,更有“鬢微霜,又何防”的熱血拼搏。
蘇東坡,你重拾筆香墨痕,教會我們拼搏,充滿信念的勇往直前,教會我們在失落中離別,在離別中淡然。
傷情懷古思紅塵
每每讀至他的詩,我的淚便消然流下,他被人奉為一代神明,卻又思念紅塵,他的才華舉世難見,他的情意憾動天地,小橋初見,那舉止間的嬌羞,那紅顔青澀間的美好,皆使人感覺伊人已在身側。
即便他可望而不可即,可他終究是凡人,看不透那紅塵,無數(shù)夜晚間,翻來覆去,青燈古佛下,一夜長情。
花開花落,潮起潮退,我仿佛在那遙遠的彼岸,那絕美的瞬間,遇見那物那景那人。
篇三:遇見鄉(xiāng)土,我不再匆匆
鐘佳雯
鄉(xiāng)土,遇見你,我不再匆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人生如白駒過隙。我與你之間無數(shù)次的插肩而過,只在瞬間,因為遇見,命運的羅盤將為你我倒置。
清晨,天剛破曉,一切都嶄新地如一個新生的嬰兒,那般稚嫩,那般無暇,我坐上歸鄉(xiāng)的列車,開啟新的旅途。
故鄉(xiāng),一個既遠而近的稱呼。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故土,身邊的事物都透露一絲不真實,恍然如夢,我自打出生就生活在城市之中,那里的繁華喧囂仿佛在這一刻得到平息。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金黃的麥穗和收田的鄉(xiāng)農(nóng)們,水田邊有收稻谷的機器,可他們似乎并不打算用,不停地彎腰蹲下,使他們極度的勞累而我們似乎也幫不上什么忙。因為奶奶與他們是舊識,我才得以與他們說幾句話,他們的鄉(xiāng)音中帶濃濃的淳樸,臉上的神情是那樣的簡單,直接,不似城市人們臉龐上的冷漠。看著他們的由心的笑容。當奪目的夕陽再次揮灑在這片土地時,我眼里和心里便滿是故鄉(xiāng)的身影。
世界太快,而他們也并非停懈不前。村莊里開始了建設工程,由于山路不平,水泥路還未完全普及。工程也是時快時慢。若是以前,我一定會希望工程越快越好,這樣鄉(xiāng)農(nóng)們就會越來越好,而現(xiàn)在。我站在村頭回首,卻希望鄉(xiāng)土保留這份樸實無華,近年來,打工潮不斷各個鄉(xiāng)縣嗎,年輕人和村里能干事兒的人都出去找活干,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望著生機漸弱的村莊,涼意襲來,一直吹來。
那些打工在外的人,回家過年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父母送兒遠去的身影又蘊含了多少的不舍與悲涼。路燈的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仿佛這樣遠行就不再孤單,可仍思念長隨。
我懇求時光能慢一些再慢一些,我希翼著歲月能否不要輕易的抹去鄉(xiāng)土的容顏!讓我還有機會為他駐足,讓我還有時間為他停留。
鄉(xiāng)土,遇見你,我自此不再匆匆!
篇四:遇見竹林
孫子焜
正值夏日,漫步于郊外,烈日當空酷熱難耐,急想找一隱蔽之處納涼,山道轉彎耳邊颯颯之聲不絕于耳,增添了幾分涼爽,又伴幾片蒼翠綠葉飄落,原來已行至竹林。
竹子們十分堅挺,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仍保持著翠綠的顏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腦中浮現(xiàn)出文天祥的身影。他身為南宋文臣,面對元朝的屢次威逼勸降,卻絲毫不動搖對宋朝的一片忠誠與愛國之情。在零丁洋最后的時光中,他將心中的悲憤凝結成《過零丁洋》一詩中,他的靈魂就如竹一樣,堅韌而挺拔。
行于竹林之中,忽現(xiàn)一女子身影與竹子交相輝映,極具婉約,柔美之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是宋朝“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月有陰晴圓缺,面對丈夫的離世,國家的滅亡,李清照心中充滿悲傷,含淚寫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又憑著與竹一樣柔韌而又堅不可摧的個性,和驚為天人的才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流芳百世。
行走竹林中,一陣微風輕拂面頰,耳邊傳來灑脫不羈的聲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是詩仙李白,憑傲世的才華,他得到唐室皇家的賞識。可天性熱愛自由,喜歡游山玩水,飲酒作詩,自是厭棄充滿污濁的官場生活。他竟讓高力士替其脫靴,楊貴妃替其捧硯,不惜得罪達官權貴。“清輝映竹日,翠色明月松。”喝著酒過著竹子一樣無拘無束,清高自潔,明月清風的灑脫日子。
耳邊颯颯之聲不絕于耳,不知不覺間,即將要走出竹林,竹林之遊收獲頗多,我遇見了竹林,遇見了文天祥、李清照、李白等文人志士,能與其跨時空的對話,榮幸之至!
遇見竹林,遇見那竹魂,亦然。
篇五:遇見自由
余思睿
“我要還俗”……
在舉行丘比戒大典時,這口無遮攔的話無情地打破了莊重的氣氛,撕破了寂寥的長空。在五世班禪和眾位德高望重的教僧面前,他提出了這樣一個荒謬的要求。他的目光堅定,心無一絲漣漪,終于,在世人面前,他提出了自己內(nèi)心最渴望的要求。這一刻,世界仿佛靜止了,整個雪域都在傾聽他的心跳。
這句最真摯的話迅速向整個雪域蔓延開來。
他的思緒回到了十六歲那年。她在臺上,他在臺下,15歲之間與他一同放牛的那個少女此時就在舞臺上望著他,他能夠清楚的感覺到有一股暖流直通心底冰封的那一層,他好像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人生。此后,當他失去“達賴活佛”的桂冠,對他曾經(jīng)頂禮膜拜的士兵拿著冷冰冰的武器將他運往那風沙彌漫的青海時,在他的眼前,浮現(xiàn)的又是那道溫入人心的目光。
在每天眾人的頂禮膜拜中,為何沒有一人愿意憐憫地施舍他一把可以遇見自由的笑容,一個直通心底的溫暖?而答案我不知道。
從那以后,他在用他自己的方法來尋求那個能夠遇見自由之路。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他。大街上每天都在流傳著他的做法,“達賴活佛”跪地還俗,以浪人的方法游走在街上,以佛門技巧寫情歌,終于,教僧們一起上奏,去除了他的“達賴活佛”。這一刻,他的內(nèi)心平靜了,他的心只為自己跳動,他的人生也由自己去探尋。
在去青海的路上,他離去了,沒有知道他的蹤跡,但是我知道,他遇見了自由,他打開了那一把自由的門,他有著自己的一顆豪放不羈、不受牽制,追求于愛自由的心。
他是倉央嘉措,他普通的和白紙沒什么區(qū)別,但在一個婆娑世界,他以自己的方式遇見了內(nèi)心的自由。在無色的生命里又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愿你也能為自己生命增添一抹不同的色彩,遇見與追求自己內(nèi)心不一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