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么這么愛種菜?
日本人為什么這么愛道歉?
這些看似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其實背后都隱藏著深厚的文化沉淀。
今天推薦的5本書,就可以幫助大家深度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01《鄉(xiāng)土中國》

費孝通
豆瓣評分:9.2(13015人評價)
為什么中國人會這么看重人情?
為什么大家總熱衷于考公務員?
為什么我們總要強調要聽長輩的話?
這些答案,其實全都藏在這本如雷貫耳的人類學經(jīng)典里。
在費孝通看來,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純粹的鄉(xiāng)土社會。
即便我們很多人早已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了好幾代,鄉(xiāng)土文化依然深深扎根在我們每個人的基因里。
曾經(jīng)每座村鎮(zhèn)相對孤立的熟人社交圈,造就了我們對人情的看重。
對土地的依賴性則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守舊,求穩(wěn)的生活觀念。
而傳統(tǒng)禮治上千年的熏陶,則延續(xù)出了長者為尊的社會傳統(tǒng)。
即使這本書已經(jīng)誕生了70多年,
但小編再捧起它,依舊感到里面的觀點振聾發(fā)聵,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02《菊與刀》

魯思·本尼迪克特
豆瓣評分:8.2(31079人評價)
在所有研究國家民族性的書里,暢銷了70多年的《菊與刀》絕對是名氣最大的那本。
盡管這本書存在不少爭議,但在研究日本人性格與文化的書籍里,依舊沒有書比它更權威。
菊,是日本皇室的家紋,而刀,則是日本武士刀的象征。
書中將日本文化定義為一種恥感文化。
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日本人形成了一些獨特的價值觀。
他們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一旦遭遇批評就會感到格外羞恥。
他們從不輕易對他人提要求,以此來規(guī)避自己受辱的風險。
當小編從這本書里感受完日本這個民族的獨特性后,
再去閱讀那些日本文學,居然隱隱有了全新的體驗。
03《俄羅斯的命運》

尼古拉·別爾嘉耶夫
豆瓣評分:8.7(57人評價)
面對愛恨糾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俄羅斯人,
中國人民的情感向來是復雜和糾結的。
但其實,就連俄羅斯人自己看自己,也是一言難盡。
被稱作“二十世紀黑格爾”的俄羅斯哲學家——別爾嘉耶夫就說了,
俄羅斯人,也許是全世界最矛盾,也最極端的民族。
這種復雜性,來自于俄羅斯獨特的地緣特點。
他們既不屬于亞洲人,又不算是純粹的歐洲人。
但來自東西方兩個世界的文化,卻在俄羅斯這塊土地上激烈地碰撞與對抗著,
最終成就了俄羅斯人一面殘忍,一面淳良的性格,
既可以恭順盲從,也會高歌自由的復雜特點。
看完這本書,相信絕不會再有人把他們簡單地視作“戰(zhàn)斗民族”。
因為這個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嚴寒與暴風雪洗禮的民族,同樣有著深邃而引人入勝的靈魂。
04《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馬林諾夫斯基
豆瓣評分:8.8(162人評價)
這本書,絕對稱得上是一本人類學領域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者馬林諾夫斯基在西太平洋上的群島,和一群食人族的后代同吃同住了兩年,
從而第一次細致而深入地向人們展示了身處原始社會的人們,究竟是怎樣生活的。
一直以來,學者們都十分困惑,原始人之間是否也存在交易行為呢?
馬林諾夫斯基就證實了學者們的猜想。
但他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西太平洋島上的原始人交易的目的,居然并不是為了獲取利益。
而是通過交換一種叫作庫拉圈的手鐲,以此來獲取彼此的認可和榮譽。
在他們身上,馬林諾夫斯基第一次意識到交易最純粹的目的。
那本該是一種互助,而不是演變成了后來人類世界的種種欺騙。
05《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

凱特·福克斯
豆瓣評分:8.2(1920人評價)
這本書也許完全可以冠上另一個名字:《丑陋的英國人》。
因為它簡直就是英國人類學家凱特·福克斯,對自己民族徹徹底底的一場兜底與自黑,
不但缺點毫不放過,連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優(yōu)點也要拿出來吐槽一遍。
比如,英國人被全世界推崇的紳士風度,
在作者看來,那根本就是因為英國人的集體社交拘泥癥啊!
說白了,就是好面子,學不會坦誠相對,才會把自己偽裝得很高貴的樣子。
看到這里,小編真是被作者不留情面的犀利筆觸給鎮(zhèn)住了。
但除了犀利,整本書更多地,反倒呈現(xiàn)出一種英國人獨一無二的英式幽默。
雖然是在一刻不停的揭短,卻更像是一種幽默的自嘲。
以至于在掩上書本的那一刻,小編居然覺得,這幫保守的英國人其實還挺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