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共七首。本文介紹的是其一,本詩的第一句“江上被花惱不徹”,花惱人,實際上是花惹人愛。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愛。“顛狂”兩字把愛花的情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

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 · qí yī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
táng dài:dù fǔ
唐代:杜甫
jiāng shàng pī huā nǎo bù chè , wú chù gào sù zhǐ diān kuáng 。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zǒu mì nán lín ài jiǔ bàn , jīng xún chū yǐn dú kōng chuáng 。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譯文
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訴說這種心情只好到處亂走。
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注釋
徹:已,盡。
顛狂:放蕩不羈。顛,即“癲”。
南鄰:指斛斯融。詩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為一旬。

賞析
本詩的第一句“江上被花惱不徹”,花惱人,實際上是花惹人愛。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愛。“顛狂”兩字把愛花的情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
于是詩人覓伴賞花,“走覓南鄰愛酒伴”。這是杜甫去尋鄰居好友一起飲酒作伴。“經旬出飲獨空床”,明寫這位愛酒伴是出飲,但他該也是獨自賞花去了。這“無處告訴只顛狂”寫的是兩個人的事——他們都到江畔獨步尋花去了。也可能尋花的還有更多的人,誰都愛美。
這七首絕句寫尋花,貫穿了“顛狂”二字,這第一首詩是解題。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