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錢太守的意思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取“大錢”。
出處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2、一錢太守的故事
在東漢后期,有這樣一位官員,他為官清廉,卻接受了百姓所贈錢財,但他并未因此蒙上污名,反而因此留下美名。他就是“一錢太守”劉寵。
劉寵有非同凡響的身世,他的先祖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劉肥雖未繼承皇位,卻繼承了相當大的一片封地,包括今山東、安徽等地,多達70余城,是西漢最大的諸侯王。他的后世子孫,在山東地區(qū)繁衍生息,多有博學之士,為官者也大多是清廉有德,施政有方。
深得家學相傳與家風熏陶的劉寵,年紀輕輕就被推薦為“孝廉”,又被推薦為“光祿四行”(每年全國范圍內僅有一至兩人可以入選,由朝廷三公級別的高官負責,主要考察的是品行。)出任東平陵縣令 ,他為政因仁愛惠民而受到吏民的愛戴。后因母親患病,劉寵棄官回家。百姓送他離去,連道路也被堵塞,車子不能前進,他便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之后擔任會稽太守。在會稽郡時,當?shù)氐墓賳T們胡作非為,橫征暴斂,百姓不堪其擾,紛紛遁跡于深山老林,甚至到了“白首不入市井”的地步。所謂“白首不入市井”,就是說有的百姓竟然從小到老都沒有到過集市、城鎮(zhèn)。劉寵上任后,刪除擾民措施,廢除苛捐雜稅,監(jiān)察官吏的非法活動,會稽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后來,劉寵升職入京。在他離任前,會稽郡山陰縣有五、六位老漢,從若邪山山谷中出來,每人帶著一百個錢用來送給劉寵,說:“我們是山谷中見識少的人,不曾認識郡太守與朝廷要員,別的郡太守治理時,官吏在民間搜刮,從白天到夜里一直不斷,有時狗整夜叫個不停,百姓不得安寧。自從太守您上任以來,狗夜里不叫了,百姓也看不見官吏來索要;年老時遇到政治清明,如今聽說您要離任了,所以我們相互扶助一起送上一點禮。”
劉寵說:“我的政績怎能比得上你們說的呢!父老鄉(xiāng)親辛苦了!”老人恭敬地用手捧著錢送給劉寵,劉寵難以推辭,就從每人的手中選了一枚銅錢收下了。以承幾位辛苦趕來的老者之美意。待老者走后,他又將那錢投入江中,以守住清廉之士不取百姓分毫的原則。
此事后來傳于百姓耳中,為了紀念這位清廉官員,他們將那條江改稱為“錢清江”,在岸邊蓋了一座“一錢亭”,在紹興還蓋了“一錢太守劉寵廟”以作為紀念。“一錢太守”的美名自此傳開了。
3、一錢太守舉例
他為官清廉,被稱為一錢太守。
該院將“一錢太守”、“二不尚書”等清官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鐫刻在“清官墻”上,讓干警們不忘職責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