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亦作“鶴子梅妻”。
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二》:“林逋(bū)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fù)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yīng)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zhào)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譯文: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養(yǎng)著兩只鶴,放出籠子就飛入云霄,在天空長時間盤旋,再回到籠中。林逋常常駕著小舟到西湖的寺廟去游玩,有客人到林逋的住處,就有一童子出來,在大門口接待客人坐下,為客人開籠放鶴。過好大一陣子,林逋一定會劃著小船回來,看來他是經(jīng)常以兩鶴放飛為信號的。”
北宋的時候有個叫林逋(bū)的隱士,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學(xué)習(xí),發(fā)奮上進,終于成了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
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他非常厭惡社會上那種阿諛奉承、追逐名利的風(fēng)氣。于是便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山中隱居起來,過著清閑自在的日子。
林逋擅長詩文,他作詩的時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筆一揮就寫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剛一寫好,他讀完后便立即撕掉。
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抄下來留給后人呢?”
林逋說道:“我現(xiàn)在隱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詩出名,哪里還想過名揚后世呢?”
林逋的脾氣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卻特別喜愛梅花和仙鶴。他常常四處尋訪,只要遇到好的品種,不管多貴,他都會買回來。閑暇的時候,他便一個人在院子里賞梅玩鶴。
他有只仙鶴叫“鳴皋(gāo)”,每次客人來訪的時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開籠子,“鳴皋”便會跑去給林逋報信,林逋看見“鳴皋”便回來會見客人。林逋就這樣種梅養(yǎng)鶴,終身未娶,周圍的人知道后,都說他“梅妻鶴子”。
“梅妻鶴子”亦作“鶴子梅妻”,后來作為成語和典故,比喻隱逸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tài)。
人家早就是鶴子梅妻,你卻是妻兒成群。
宋人愛梅幾至癡迷,北宋詩人林逋便號稱“梅妻鶴子”。
沒錯,家?guī)煹拇_是躬耕樂道,梅妻鶴子,不問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