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出眾,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樹。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剛剛出現。常與“風必摧之”連用。意思是在一片樹林里要是有哪棵樹長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樹木,大風刮過來必定最容易摧斷這棵突出的樹,告誡人們不要太過在眾人里出風頭,風頭出多了,必將遭到外部勢力的首先發(fā)難。
出處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
譯文: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德行高于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前車之鑒不遠,后來的車也繼續(xù)翻覆在前車翻覆的路上。”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這句話原出自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李康所作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系問題。他強調“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這話今天竟成了中國人古來已是嫉妒成性的證據。
評論
在一片樹林里要是有哪棵樹長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樹木,大風刮過來必定最容易摧斷這棵突出的樹,告誡人們不要太過在眾人里出風頭,風頭出多了,必將遭到外部勢力的首先發(fā)難。 不過在當今這個崇尚個性的時代,這個原本含貶義的句子也含有了更多積極的意義,如果你是一個有才有德之人,你張揚你的個性,將你的優(yōu)點發(fā)揮到極致,對朋友無害,對社會無害,甚至對國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應值得提倡。中國人有一個缺點,就是太注重類同于大眾,不注意發(fā)揚自身的個性之有利的一面。
如果你是一個有才有德之人,你張揚你的個性,將你的優(yōu)點發(fā)揮到極致,對朋友無害,對社會無害,甚至對國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應值得提倡。
嫉妒別人的人很容易抱團去對付那些優(yōu)秀的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