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夜雨》是唐代詩人薛逢創(chuàng)作的七言律詩。此詩妙就妙在借景抒情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體會出詩人壯志未酬的感嘆,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情傷。詩人借此詩抒懷,表達(dá)對時政的不滿,以及對自己不能盡力抱負(fù)的傷感。

cháng ān yè yǔ
長安夜雨
táng dài:xuē féng
唐代:薛逢
zhì yǔ tōng xiāo yòu chè míng , bǎi yōu rú cǎo yǔ zhōng shēng 。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xīn guān guì yù tiān nán xiǎo , yùn luò fēng bō mèng yì jīng 。
心關(guān)桂玉天難曉,運落風(fēng)波夢亦驚。
yā shù zǎo yā fēi bù sàn , dào chuāng hán gǔ shī wú shēng 。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
dāng nián zhì qì jù xiāo jìn , bái fà xīn tiān sì wǔ jīng 。
當(dāng)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

譯文
連綿的陰雨從夜晚持續(xù)到了天明,百般憂愁如同野草生長在雨中。老天怎能知道我心里牽掛著昂貴的柴米,連做夢都會驚醒。
書上聚集的早鴉沒有飛散,寒露沾濕了傳到窗前的悶重鼓聲,已聽不清晰。當(dāng)年的壯志豪情都以消失殆盡,而今只余新添的四五根白發(fā)。
注釋
①薛逢,字陶臣,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屢忤權(quán)貴,仕途頗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貴的柴米。

賞析
本詩以 “ 憂 ” 貫穿全詩,作者抒發(fā)了生活的艱辛;命途的不 順;生命的衰老。首聯(lián)通過描寫和比喻表現(xiàn)了作者的百憂纏心。通過描述滯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側(cè)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憂愁之久,內(nèi)心無時無刻不被憂愁纏繞;運用比喻手法,將“百憂”比喻為雨中生機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現(xiàn)出憂愁的煩亂紛雜。
頸聯(lián)從視覺角度與聽覺 角度。樹上集聚的早鴉,是作者所見之景;沉悶的鼓聲是作者所聞之景。又這些景物凄冷蕭條,傳達(dá)出作者愁悶落寞的心情。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xùn)|(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quán)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