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送友人》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詩寫送別,作者使用多個意象來描摹當時春天的景色,采用傷春之景烘托離別之情,寫出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惆悵心情。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

xiá kǒu sòng yǒu rén
峽口送友人
táng dài:sī kōng shǔ
唐代:司空曙
xiá kǒu huā fēi yù jìn chūn , tiān yá qù zhù lèi zhān jīn 。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lái shí wàn lǐ tóng wéi kè , jīn rì fān chéng sòng gù rén 。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譯文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
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注釋
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里指長江出蜀的險隘。
欲盡春:春欲盡。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鑒賞
唐時,以相互送別為題的絕句頗多,或?qū)懢凹那椋蛑笔阈膽眩趯懽魃鲜址ǘ鄻樱ё税賾B(tài)。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況又“萬里”之遠,“同為客”呢?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悵心情。
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寫作時先從側(cè)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zhuǎn)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致。可見,作者匠心獨用,想象力較為豐富。表達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該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并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diào)。“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凄。哀傷自己異鄉(xiāng)為客,無論是物質(zhì)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凄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司空曙與好友離別后所作,具體作年不詳。現(xiàn)實逼使他們的目光向內(nèi)凝縮,他們以其敏感的詩心直接把握時代的心理節(jié)奏和情緒特點,將詩的觸角伸向?qū)徝乐黧w的心靈深處,通過表現(xiàn)詩人復雜深微的心態(tài)實現(xiàn)對歷史、對社會、對人生的領悟。
司空曙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府(今河北省永年縣。唐時廣平府轄區(qū)為現(xiàn)在的廣平縣和永年縣等。依《永年縣志》記載,司空曙為今天的永年縣)人,唐朝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后在世。司空曙為人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有盧綸,錢起,韓翃等。他的詩多幽凄情調(diào),間寫亂后的心情。詩中常有好句,如后世傳誦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像是不很著力,卻是常人心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