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巖的《牧童》寫盡了牧童的輕松閑適,一派無牽無絆的天然隨意。下面是小學(xué)生作文改寫《牧童》,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一個深居在樹林路里的小院子的門打開了。屋里走出一個穿著白色的上衣,腰間拴著一條紅色的帶子,穿著藍(lán)色的短褲,披著蓑衣的牧童。
他走到羊圈旁,把門打開,羊圈立刻涌出來羊群。只見牧童順勢翻身坐在了一只羊背上,驅(qū)趕著羊群去山坡上吃草。
在路上,花草在小路旁競相開放,樹梢上的小鳥兒吟唱著令人快樂的歌曲。此時,牧童的心情非常愉悅,不由自主地從腰間拿出笛子吹起來,給小鳥伴奏。小草仿佛聽懂了這笛聲似的,一起跳起了舞。
到了山上,羊群都在自顧自吃草,牧童坐在石頭上看著天空,吃著從家里帶來的飯。吃過午飯后,牧童躺在地上睡起覺來,羊群正在頭羊的引領(lǐng)下,悠閑地邊吃著草邊走著。
過了一大會兒,一陣 涼 風(fēng)把牧童吹醒了,牧童朝向天空一看,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但它那分外的強(qiáng)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云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他立刻趕上羊群回到家。
牧童吃過飯后,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也不脫,愉快地臥在自家后院的草地上看著月亮,又吹起了他心愛的笛子,悠揚悅耳,躍過原野,傳到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

在廣闊無邊的原野上,綠茵茵的煙草遍布其上,高低起伏,就像在快樂地舞蹈。輕柔的晚風(fēng)吹拂著野草,發(fā)出“刷刷”的聲音,那聲音是多么悅耳,多么動聽,仿佛是一首優(yōu)美的鋼琴曲。
白天去放牛的牧童還沒有回來,卻像被一陣風(fēng)吹來似的,牧童那悠揚飄逸的笛聲,愈來愈近,棄去那一陣天的疲勞,使人渾身順服,心中的煩惱頓時無影無蹤。牧笛聲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地隨風(fēng)飄來,令人回味無窮。
隨著輕快的笛聲,牧童騎著黃牛回家了。等牧童吃飽飯后,已是黃昏之后,夕陽就快落山了。牧童也不脫蓑衣,躺在柔軟的草地上。在皎潔的月光下,牧童若有所思的望著明月,明天還能這么愜意嗎?想著想著,便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不脫蓑衣的牧童,靜靜地躺在草地上,與月光融成了一色…

在茫茫的原野里,放眼一望,全部都是一些長勢茂盛的草,隨風(fēng)擺動,似一位位可愛又頑皮的“小矮人”。在美麗的黃昏下,加上一顆顆頑皮的“小矮人”,再加上既動聽又悅耳的笛聲,那是多么美妙啊!
一位小牧童在黃昏下的草地上,演奏著一首悠揚悅耳的笛聲,花們隨著動聽的笛聲,情不自禁地成為了伴舞的美麗“小姑娘”。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下,連風(fēng)兒都成了伴奏聲。
已是吃晚飯的時候了,牧童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美妙的地方。就在牧童離開的那一瞬間,小草們有恢復(fù)了平靜,風(fēng)姑娘也走了,這里的一切又變成了開始的平靜……
牧童吃過飯以后,拿上了笛子,又回到了剛才的地方,牧童連蓑衣也不脫,直接倒在了小草的身上,晚風(fēng)呼呼吹來,在牧童的耳邊似乎用溫柔的聲音說道:做個好夢!
牧童睡著了,夢見了和剛才他們一起演奏的曲子。
牧童醒了,一邊笑著回憶剛才的情景,一邊又靜靜的觀賞著月夜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