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歲開始,孩子會逐漸對外部世界產(chǎn)生好奇,很多問題父母不能很好解答,但敷衍了事,實際上錯過的是孩子探索自然科學的“敏感期”。黃紛紛是“童閱會”項目發(fā)起人,她和有著“紙上植物達人”之稱的雷緩之一起,整理出一個適合2-15歲以上少年兒童閱讀的科普書單。從繪本開始,直至內(nèi)容扎實的青少年科普叢書,這一書單介紹了好玩、好看,連成人也會津津有味讀下去的22套科普書。

《萬物運轉的秘密》

(英)大衛(wèi)·麥考利、尼爾·阿德利著,趙耀康等譯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5月版
(適合5歲以上親子共讀)
小朋友老愛問“為什么這樣?”直升機為什么可以升起來?手表為什么能一直走?望遠鏡為什么能看得很遠?小提琴為什么能拉出音樂?單純用語言來解釋,很困難也很晦澀。
這本超大畫冊《萬物運轉的秘密》。就是用好玩的圖加上簡單的語言來解釋這些“運轉的秘密”。作者用一只蠢蠢的猛犸象為主角,把每一幅應該很生硬的示意圖都畫得很生動,比如要表現(xiàn)磁鐵的巨大吸力,就讓猛犸象的腳上安上磁鐵,被吸成一團狼狽地摔在地上;用猛犸象拉動椰子樹的力量表現(xiàn)彈簧的力量……

《小人兒幫手·豚鼠》

中川千尋文,古寄純嗣圖,林靜譯
蒲蒲蘭繪本館出品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5年1月版
(適合2-5歲親子共讀)
關于小人兒的故事,小朋友都很感興趣。這一本很有意思,爸爸要給孩子做一個豚鼠轉輪,割破手指也沒轍,求助于小人兒,小人兒團隊出馬,用各種器械做出了一個好棒的豚鼠轉輪,成功幫爸爸解決了難題。一個很棒的幻想故事。然后這其中教給孩子各種機械的原理,也就非常自然了。
《和雨蛙爸爸一起去采集昆蟲》

(日)松岡達英文、圖,彭懿譯
蒲蒲蘭繪本館出品
連環(huán)畫出版社2014年6月版
(適合4歲以上親子共讀)
雨蛙爸爸帶上孩子去采集昆蟲啦!松岡達英的繪本作品,介紹了100種昆蟲。用別致的長短頁拼接設計,一翻就能看到地底下、樹皮底下、枯枝下面隱藏的各種昆蟲,很特別。
松岡達英是昆蟲繪本達人,而譯者彭懿也是昆蟲達人呢!他早年是復旦大學昆蟲系本科畢業(yè),手繪過各種甲蟲。所以翻譯這個繪本,再合適不過啦!

《昆蟲智趣園》(1-5)

(日)得田之久文,久住卓也圖,彭懿譯
蒲蒲蘭繪本館出品
(適合5歲以上親子共讀)
也是關于昆蟲的有趣繪本,各種昆蟲在開運動會、游園會、熱鬧得很。也是彭懿翻譯的。
“自然圖鑒”叢書

(日)松岡達英編,下田智美文、圖
蒲公英童書館出品
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4歲以上親子共讀)
共五冊,分別是:
《我們的海濱朋友》
《我們的蘑菇朋友》
《我們的莓子朋友》
《我們的果樹朋友》
《我們的花草朋友》
這是松岡達英主編的一套自然圖鑒,講一個小女孩和一群小動物,在森林、海邊認識各種植物、動物的故事。它延續(xù)松岡達英的創(chuàng)作風格:以美妙的故事、生動的人物串起自然題材,雖然內(nèi)容是各種動植物的介紹,但毫不枯燥松散。

比如這本《我們的蘑菇朋友》,講到幾十種常見或不常見的蘑菇,介紹它們的種類、形態(tài)、生長特點。這一本的主題叫“認識·采摘·烹調(diào)”,不僅是了解各種蘑菇,還教小朋友識別可以吃的蘑菇,并且介紹怎么烹飪———蘑菇清湯、蘑菇沙拉、蘑菇雜錦飯———看上去都超好吃的樣子!當然,全程都是這位小姑娘在介紹,很萌。
不過話說回來,按照一本蘑菇圖鑒就去森林里摘蘑菇吃太危險了。新聞時不時有誤吃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報道,其中不乏專業(yè)的蘑菇研究者和老師。所以,“認識、觀察”就好了,“采摘、烹調(diào)”就算了。

《我們的花草朋友》一書的開頭,一個春天的早晨,小動物來到小女孩的樹洞房子門口,叫喚她起床。小女孩從干燥溫暖的樹房子里醒來,打開房門,看到明媚的春光。如此開始這本花草圖鑒,太美好了。日本作者善于營造這種神奇夢幻、童趣盎然的故事氛圍。書中所有的一切動物、植物似乎都蒙上了一層光,這種童趣夢幻的光。因此叫人不能釋卷。
“自然科學啟蒙”系列叢書

啟發(fā)童書館出品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年6月版
《一起去撿石頭吧》,羅馬·岡斯著,霍利·凱勒繪,蔣育荏譯
《垃圾到哪里去了》,保羅·肖沃斯文,蘭迪·丘寧圖,余國芳譯
《磁鐵哪里來》,弗蘭克林·M·布蘭利著,特魯·凱利繪,龐中培譯
《月球探秘》,弗蘭克林·M·布蘭利著,特魯·凱利繪,王啟榮譯
啟發(fā)童書館的這套“自然科學啟蒙”繪本,已經(jīng)出到第14輯,每輯6本,質(zhì)量很高。前面的4輯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閱讀。之后的10輯適合5-9歲的大齡孩子閱讀。
“自然科學啟蒙”講的是科學領域的各個話題,因為作者有多位,所以風格多樣。總的來說是以圖配文的形式講解某個主題,比如磁鐵、電、月球、溫室效應、病菌、國際空間站等等。歐美作者不像日本作者那樣熱衷于講故事,他們的長處是將科普問題深入淺出地用簡單的文字寫清楚,同時配以清晰直白的插畫,讓人對所講的科學原理一目了然。
“妙想科學”叢書

(美)羅伯特·E·韋爾斯著,于姝譯
蒲公英童書館出品
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全12冊
(5歲以上親子共讀)
《藍鯨是最大的嗎?》《為什么大象需要太陽?》
《還有什么比象龜更老?》
《恐龍喝的水和今天的一樣嗎?》
《我們能和老虎共享地球嗎?》
這套“妙想科學”繪本非常棒!每一本的題目都是一個絕妙的提問,書里的內(nèi)容是對這個問題的絕妙回答。作者不按常規(guī)的思路操作,而是選取了很特別的切入點。比如《藍鯨是最大的嗎?》這一本,看似討論藍鯨,其實是討論“體積”:
藍鯨與珠穆朗瑪峰的體積對比,珠穆朗瑪峰與地球的對比,地球與太陽的對比、太陽與銀河系的對比……作者表現(xiàn)的方式也很特別,用一個“特制的大罐子”裝了100條藍鯨,再把20個這種大罐子壘成10層,放在喜馬拉雅山頂上,發(fā)現(xiàn)“算不了什么”;又假設100座珠穆朗瑪峰壘起來放在地球表面,也不過是“地球爺爺”臉上的一根“胡須”。
用這樣形象的方式來表達“體積”“高度”,非常直白,畫出來也很好玩。翻看這套繪本,多次為作者的想象力嘆服。
100座珠穆朗瑪峰壘起來有多高?
“身體大發(fā)現(xiàn)”叢書

(日)La Z oo文,(日)菅原啟子,鄭如峰等譯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版,共3輯15冊
(2-5歲親子共讀)
《頭部的奧秘》
《骨骼的奧秘》
《千變?nèi)f化的臉》
《男孩和女孩不一樣》
《好疼!好疼!為什么?》
這套書也是啟發(fā)出品的,是幫助低幼小朋友了解自己的身體:腦袋、鼻子、眼睛、耳朵、嘴巴、牙齒、手腳、血液、心臟、骨骼……還有人為什么會打噴嚏、放屁?感冒是怎么回事?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
所有關于身體、性別的最基本常識,都在這些繪本里講到了。繪本的畫風很拙樸且抽象,適合低幼兒童,這樣的畫風在表現(xiàn)兩性問題時也減少了讓大人覺得“不好意思”的因素。
《Hello!科學》叢書


(法)拉魯斯出版社編,王文靜譯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9月版
(5歲以上親子共讀)
分冊包括:《動物》、《海洋》、《生命》、《人體》、《生態(tài)》、《地球》、《宇宙》、《社會》、《滅絕的動物》、《人類世界》
這套《Hello!科學》是法國拉魯斯出版社經(jīng)典百科叢書,是科普讀本,但涵蓋面廣,包括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我覺得這一點很好,因為說到科普,大家常常只局限于談論自然科學領域,但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了解社會科學也是培養(yǎng)完整人格和公民素質(zhì)的重要一環(huán),可以說,社科教育是孩子成為完整健康的“人”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
這本《社會》里,關于幾個問題:集體、法律、民主、權利。我們生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制定以及施行法律,人群如何決定重大事務,人們?nèi)绾蚊鎸Ω鞣N不平等,包括男人與女人的不平等,種族的不平等,貧窮與富裕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雖然這些話題在書中的呈現(xiàn)都很淺顯,但對一個孩子來說,能在書籍的指引下了解這些問題,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問題是哪怕大人也從沒有思考到的,不是嗎?


《生態(tài)》這一本講的是全球的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熱帶、溫帶、寒帶、海洋、河流的特點,以及在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動物的不同特征,是一本宏觀的自然類科普作品。小朋友會明白,為什么沙漠里會長著仙人掌,寒帶的動物都長著厚厚的皮毛,溫帶地區(qū)為什么是鳥類的天堂,深海的魚類為什么長得那么奇葩……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了解環(huán)境以及生物的多樣性,視角很贊。
《科學超入門》叢書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少兒科普)
分冊包括:《磁與電磁》、《熱》、《氣體》、《月球》、《植物》、《電》
這套書屬于“硬科普”,就是講扎扎實實的科學知識,關于電、磁、熱這樣的“硬貨”,有料,但容易枯燥,如果不是足夠有趣,小朋友很難看進去呢。
所以《科學超入門》就用了科幻小說的手法。比如《電》這一本,設計了兩名生活在2022年的小學生賢洙和敏姬,通過“全息圖像技術”,與法拉第面對面交流,用虛擬現(xiàn)實眼鏡“看到”電的研究發(fā)明史。
書中法拉第博士各種賣萌,展示了好多關于電的實驗以及發(fā)明,漫畫+生動語言+有趣故事的形式,把電的故事講得很精彩,為了贏得小讀者的青睞,可謂煞費苦心。
小多科學閱讀系列·尖端科學叢書、生命價值叢書

美國卡洛斯出版集團編著,小多(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譯
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青少年科普)
分冊包括:《大家達·芬奇》、《魔術的一半是科學》、《我們能看多遠》
這一套“尖端科學”雜志書,“泛科學”的選題不拘一格:達·芬奇、碳、長生不老、魔術、鏡子……每一本的話題都頗有新意。這套書是由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魯?shù)让绹咝5膶W者撰寫編輯的,有料的同時也很有趣味。
來看看這本《大家達·芬奇》,關于達·芬奇在科學方面的各種探索和趣事。一開頭就來一句“達·芬奇到底是什么家?”這句話也是我小時候一直疑惑的:“他既畫出了《蒙娜麗莎》,又做過那么多開天辟地的科學實驗,留下那么多筆記,他究竟是畫家?科學家?工程師?”
這本書就把達·芬奇在各個領域的偉大探索:探索透視原理,研究板塊運動,畫人體解剖圖、造飛行器、倒寫文字……都生動地介紹了一遍。還有達·芬奇筆記本里的各種奇思妙想,便攜式軍用橋梁,繩索滑輪等等。不僅如此,書中也介紹了和達·芬奇一起做實驗的各種簡易方法,適合小朋友動手參與。
《魔術的一半是科學》那些匪夷所思的魔術是如何實現(xiàn)的?這一類揭秘魔術的書見過很多,但很多并沒有講得很清楚,這一本我覺得對科學原理的解釋挺不錯。
“魔術都不是你看到那樣”,它都是利用視覺、聽覺所產(chǎn)生的錯覺,或者是人的大腦慣性思維的誤區(qū),來達到“魔術”的效果。這些錯覺、誤區(qū)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這本書就從各個方面介紹這些原理。
《我們能看多遠》是關于“眼睛”的學問。從“我們能看多遠”,到望遠鏡的發(fā)明、哈勃望遠鏡的原理、動物與人類眼睛的異同,再到哈哈鏡、顯微鏡、望遠鏡、夜視儀的原理,然后再到谷歌眼鏡(我相信不是軟廣告哈哈),忽而上到宇宙,忽而入到微觀世界,但話題的邏輯性很強,并不混亂。這種天馬行空的思路,小朋友最喜歡了。
《少年時》雜志書

小多(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著
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少兒科普)
《飛機大解剖》、《宇宙大搜索》
《少年時》是小多童書另一套少兒綜合類mook,每一期的話題都吸引眼球,比如這一期《飛機大解剖》,講飛機的各種知識。沒錯,又是從達·芬奇的飛行夢開始,飛行仿生學、飛機原理、各種戰(zhàn)斗機、無人機介紹,還有“飛機墓地”的介紹。在書的后半部分,我還發(fā)現(xiàn)了好看的科幻短篇小說《仿真人》,以及投資知識普及。
《How & Why》叢書

(美)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著,方舟子譯
廣西科技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少兒科普)
《認識你自己》、《我們周圍的藝術》
《How & Why》是一套美國經(jīng)典少兒百科全書,中文版是由方舟子等一群國內(nèi)知名科普學者翻譯的,質(zhì)量上有保證。
《認識你自己》是一本關于人體的科普書。從頭發(fā)、眼睛、皮膚、手等外部器官和組織,到心臟、胃、腎臟各種內(nèi)臟,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到人體的成長發(fā)育,從精神思想感情再到人類以及世界的多樣性,慢慢展開來講。
對于美國這么一個多種族國家,小朋友了解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同,是很重要的事。不同人種之間的差異很生動鮮活,比如白人、黑人、黃種人的頭發(fā)切面不同這樣一個細微的區(qū)別就很有意思。但人類共同的特征又讓孩子明白,我們都是一樣的。


不同人種的頭發(fā)切面不同
盡管中國孩子對人種的差異性沒有那么明顯的感受,但讓他們了解人類的參差多樣,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我們周圍的藝術》從手工藝、繪畫、雕像、音樂到戲劇,人類的藝術史有哪些著名的風格和作品,今天的小朋友如何自己動手進行類似的藝術實踐,在這本書中有豐富的介紹。
《人類昂首奔赴太空的119個偉大瞬間》

路甬祥主編,劉進軍著
浙江少兒出版社2014年9月版
(青少年科普)
人類自古就有飛天夢。人類的航天史,是一段段動人心魄的傳奇,是一座座永垂史冊的豐碑。這本書講述人類航天史119個充滿勇氣、智慧和力量的故事,讀之叫人心馳神往,激發(fā)起對航天科學的熱情。

哈姆是世界上第一只進入太空的黑猩猩,圖為哈姆從太空飛行降落后,美國海軍上將艾倫·里德第一個與它握手
《科學改變?nèi)祟惿畹?19個偉大瞬間》

路甬祥主編,《錢江晚報》科教部編寫
浙江少兒出版社2012年11月版,2015年4月第14次印刷
(青少年科普)
這本不是新書,但我覺得很值得推薦一下。這本書介紹了119個改變了人類生活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從量子物理、相對論等理論的發(fā)現(xiàn),到無線電、塑料、維生素、電視機、PC機、手機的發(fā)明,再到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比如google、facebook等等。的確這其中每一項都深深地改變了人類的發(fā)展歷程。
這本書從2012年初版至今已經(jīng)重印14次,印數(shù)超過15萬,成績很驕人。它的前身是2000年出版的《科學改變?nèi)祟惿畹?00個瞬間》,當時也廣受歡迎。前后兩版都是由《錢江晚報》科教部的記者集體撰寫的,作為同行,我對他們的作品點100個贊。
2012年版是在2000年版基礎上增加了新世紀十幾年的科技成果,但我感覺這些案例選得不如以前的好,比如騰訊qq、微博也都選入了,明顯它們并不是首創(chuàng)者,雖然對中國的改變是巨大的。
科技對人類的改變是越來越迅猛的。如果今天再出新版的這本書,那么智能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甚至U b er,都應該被選入,是吧?
“超級科學家”叢書

(意)費德里克·塔蒂亞、馬里奧·托奇著
(意)羅伯特·魯奇亞尼繪,潘源文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少兒科普)
《星星為什么不會掉下來?》、《人為什么會數(shù)數(shù)?》、《小雞為什么會是我們的親戚?》、《火山為什么會蘇醒?》
這是獲安徒生兒童圖書獎·最佳科普讀本的一套書,作者是意大利的知名記者和作家。這套書從地質(zhì)、生物、數(shù)學、天文四個方面講,既是嚴謹?shù)纳賰嚎破兆髌罚彩怯腥さ目茖W讀本。它的所有話題都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的,滿足好奇心爆棚的小讀者。地球有生命嗎?陸地會移動嗎?沙子是怎么形成的?火山究竟是如何噴發(fā)的?間歇泉到底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一問一答的形式,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深入討論,很能吸引小讀者的目光。
《與狼同行———狼的隱秘生活》

(美)吉姆·達徹、杰米·達徹著,王國平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年1月版
(青少年科普)
吉姆·達徹、杰米·達徹夫婦用了20多年的時間,潛心研究狼的習性,并多年拍攝狼的影像資料。這本書是他們用六年時間拍攝愛達荷索圖斯狼群的照片。這些狼都是美國研究機構在當?shù)胤硼B(yǎng)的,并成功繁衍后代。

達徹夫婦與狼群親密生活,取得它們的信任,因此得以拍攝到狼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行為,大量的照片記錄了狼群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流語言、覓食行為、狼群層級、哺育狼崽……這些記錄彌足珍貴。作者以自然保護者的悲憫胸懷審視狼與人類的關系,呼吁對狼的認識和保護。
《狼的生活藝術》

(法)安娜·多米尼克·莫納托里著,周彥譯
漓江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哇!科學好簡單2》

(加)海倫·貝克等著,(加)史蒂夫·阿托繪,汪小英譯
廣西科技出版社2015年2月版,全12冊
(少兒科普)
《很久很久以前的科學發(fā)明》,《變廢為寶的驚奇藝術手工》
這一套書講的是以前的科學發(fā)明以及現(xiàn)在小朋友可以做的類似科學小實驗。針、皮革、輪子、犁、字母、紡車這些是如何發(fā)明的?有些有確鑿的記載,有些只有傳說,但在書里它們都是有意思的故事。《變廢為寶的驚奇藝術手工》教小讀者如何D IY個性玩具:用廢品自制肖像,用洋蔥皮制作洋蔥魚,用雞蛋殼制作馬賽克畫,用蛋盒蓋子做大象面具。這些小制作沒有日韓派的D IY那么精細,但頗有創(chuàng)造性。
《101個地球小實驗》、《101個生物小實驗》

(美)詹妮絲·范克里夫著,林文鵬譯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少兒科普)
書里那些小實驗確確實實是“小”實驗,所需要的材料都是日常物品,步驟也就那幾步,隨便動動手就能做,做完立竿見影。有的實驗甚至近乎“寫意”,以性質(zhì)相近的現(xiàn)象來解釋填海造山的自然之力。
比如我就很好奇要如何說明某些礦物有特定的切割方向,不料書里只是拿了兩張衛(wèi)生紙,一張橫著撕,一張豎著撕———“切割鉆石等礦物時,也可以看到同樣的情形。當沿著分子排列的方向切割時,容易切割,而且切割面是平整的;如果從垂直于分子排列的方向切割時,礦物就會變成不規(guī)則的碎片。”還有,演示水滴石穿,用的只是肥皂,求的是“神似”。
乍看覺得兒戲,回頭想想,這類很難用實物操作的實驗,如此類比其實正好。二者并非生硬聯(lián)系,其中原理確實相同,小孩子看到熟悉的景象,舉一反三,對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也容易些。
當然,真正意義的實驗占了多數(shù)。不過它們?nèi)匀皇呛啽愕模菀椎模粫脧碗s的程序消磨孩子興趣的。用來吸引孩子認識什么是實驗、什么是觀察、什么是證明,剛剛好。
現(xiàn)在可供孩子做實驗的材料大可以整套整套地買,我就給兒子買過一套兒童科學玩具,就拿觀察物質(zhì)怎樣結晶來說,先是把一包沒有注明是什么成分的粉末倒水溶解在一個量杯里,再浸入若干根小毛刷,放置一晚,第二天就可以看到附著在毛刷上的結晶。其實實驗可以有好多種做法,花比買一套材料少得多的錢、甚至不用花錢,也是能夠做出讓孩子興奮的實驗的。這套書教你的就是這個。
《野鳥觀察指南》

馬學軍、卜標、吳碧云、陸穗軍編著
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版
(青少年科普)
一個月前,五一放假,正發(fā)愁帶兒子去哪玩,忽然有朋友推薦了黃埔長洲島(哈哈這人就是黃紛紛啦~回復數(shù)字 53 閱讀相關文章《廣州私家遛娃地圖》),說那里的中山公園里邊有一座湖中小島,游人無法踏足,卻可以隔水相望,看那上面的無數(shù)鳥兒。到我身臨其境的時候,才知道真能看到很多很多鳥,它們在樹林里棲息,不時騰空而起,繞島飛行。它們的身姿是如此優(yōu)雅,自由得旁若無人。我和兒子興奮地對著望遠鏡(我是多么慶幸?guī)狭怂沂莾筛保瑥溺R頭里看到那些鳥種類不一,我們都是觀鳥的初哥,什么門道都看不出來,我只記得有一種白色的鳥,腦后拖著長長的羽毛,漂亮極了。
剛拿到《野鳥觀鳥指南》,我就翻找有沒有跟那種鳥長得像的。然后我得意洋洋地指給六歲的兒子看。“夜鷺,鸛形目,鷺科,夜鷺屬。”他念道。“最下面那行。”我說。于是他又念道:“觀鳥點:廣州天河公園、麓湖、黃埔長洲島、……”他猛地抬頭看我,我鄭重其事地點頭,“認出來了嗎?就是它。”他馬上就抄起書找他媽媽炫耀去了。
這就是我們倆的第一本觀鳥書。它的地域性讓我感到親近,那些熟悉的名字是每周都要帶兒子去游玩之地,但以前我們只是耽于低頭看腳邊的野草和踞于其上的蟲子,有了它,我想,下次可以把眼光放遠一些,再遠一些。
《爸爸可能不知道》

(英)馬丁·奧利弗著,高曉燕、馮碩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版
(少兒科普)
一坐進車里,我兒子就一定會開始嚷起來:“問問題!”要么你問他,要么他問你。問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果實是什么,最高的樹長在哪里,風神翼龍是不是恐龍,說出十種能偽裝自己的動物,說出十顆小行星的名字……我和他媽媽都快被折騰得崩潰了。為了應付他,我把我小時候看的一套《十萬個為什么》找出來拋給他,“你得問些新問題,書里都是。”
不當父母的人無法想象男孩子對那些看似沒多大意義的小知識的熱愛(女孩子也許也一樣,只是我不知道)。在他們那剛開始學著探索未知的腦袋里,每知道一個類似的趣味知識,就像一片籠罩在迷霧中的土地被第一次照亮,他們會激動地叫喊:看哪,那里有一座山!也許光亮暫時只是一晃而過,但你又怎么能知道,那些閃爍的亮點在往后的某一日不會在不知不覺間連接成一片完整的版圖呢?
前幾年引進過一本書叫《男孩的冒險書》,我很喜歡,除了教你制作隱形墨水、搭樹屋、折飛得最遠的紙飛機等等冒險活動之外,它還記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冷知識。這本《爸爸可能不知道》也一樣,里面的冷知識都帶著詼諧的氣質(zhì),而且出人意表———書名還真是說對了,十條里估計有四五條是我不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