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ǐ guàn zhī,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個道理,從一而終不會改變 貫:一直,習慣。出自《論語·里仁》。

貫:貫穿。意思是用一種思想或理論貫穿于各類事物之中。
近義詞:萬法歸宗、始終如一、善始善終
反義詞:雜亂無章、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
《論語·里仁》:“孔子說:‘曾參啊!我講的道,我的學說貫穿這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以后,學生們來問曾子:‘老師的話是什意思?’曾子說:‘老師的學說 ,就是忠恕兩個字罷了。’”
評析:
這里,孔子的弟子們來向他請教,孔子說,他的道“一以貫之”。就是忠恕之道。所謂“忠恕”,就是以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來對待別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我想要有所作為,我想要飛黃騰達,也盡力幫助別人能達到。也是通常所理解的樂于助人、樂善好施。“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說我不愿意的,不能強加給別人。也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兩點其實是“仁”的具體運用。孔門師徒的回答把孔子的仁學思想歸納為“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其意義深長,不僅指明了人類社會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德準則,而且對于促進當今世界的和平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政策一旦實施,就要一以貫之。
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發(fā)展進程中一以貫之的根本精神。
“熱誠守信,美化大眾”是公司一以貫之的服務(wù)宗旨。
我認為,你剛才說的很好的表明了你一以貫之的行事作風和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