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據(jù)可查的最古老的樂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骨哨”,起年代的上限為距今7000年左右,發(fā)現(xiàn)于中國浙江河姆渡遺址中,“骨哨”是截取鳥禽類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長度4至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
2、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shù)或藝術(shù)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jīng)》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3、塤是中國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塤被列為土類樂器。進入宮廷后,塤常與箎合奏。漢代出現(xiàn)6音孔塤。盛唐時期,樂器品種繁多,性能也比較優(yōu)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塤便漸漸不被重視。近代,塤多用于與琴的合奏。
4、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盛行于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