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左思。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
左思生活在魏晉時代,他是山東臨淄人,家族世代重視儒學。左思的父親左雍,只是小吏職位,身份卑微。
對于一名作家而言,作品是放在第一位的,讀者也很少會關注到,作家本人的長相。可是有一位作家,在他那個時代,因為“長得丑”,被不少人嫌棄,導致他辛苦寫出來的書,也一度滯銷。

幼年的左思,相貌丑陋,身材矮小,更糟糕的是,他說話還有一些結(jié)巴,語言表達能力很差。為此,父親十分的嫌棄,認為這是一個沒有靈性的孩子。
在父親眼中,左思學書法,比別人慢半拍,字形扭曲難看;左思學鼓琴,總是不開竅,入門技巧都掌握不了。真正應了那句:“學啥啥不行,倒數(shù)第一名”。

及至兒子成年,左雍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雖然他長大了,但是懂得的知識,還沒有我小時候多!”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fā)憤學習,決心依據(jù)事實和歷史的發(fā)展,寫一篇《三都賦》,經(jīng)過十年終于寫成。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便請文學家張華過目,張華看后,認為是佳作,又請當時名士皇甫謐看,謐觀后還為之作了序言,自此名聲大噪。由于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使紙價上漲,“洛陽紙貴”便一時成了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