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是由法國的西夫拉克發(fā)明的。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后滾滾而來,西夫拉克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阻止了,待馬車走遠,他還呆在原地。他在想:應當把馬車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就這樣,他回家就開始動手。經(jīng)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輛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但只能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是由法國的西夫拉克發(fā)明的。自行車是人類發(fā)明的最成功的一種人力機械之一,它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179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第一次制成了自行車。
1、設計雛形
1790年,有一名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后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nèi)グ伞?rdquo;馬車走遠了,他還呆呆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 為什么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jīng)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制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2、改進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制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shù)氯R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自行車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于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于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后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后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yè)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wěn)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后,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采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制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后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制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xiàn)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3、現(xiàn)代雛形
真正具有現(xiàn)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1874年的一年時間里,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后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后輪小,看起來不夠協(xié)調(diào),不穩(wěn)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后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chǎn)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chǎn)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yī)鄧洛普,從醫(y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fā)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生產(chǎn)出了第一輛現(xiàn)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采用菱形車架結構,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后輪用鏈條驅動,并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4、多樣設計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實用型的自行車出現(xiàn)于19世紀初。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在法國巴黎發(fā)明了帶車把的木制兩輪自行車。自行車問世后迅速成為當時歐洲人青睞的交通工具。19世紀一些歐洲人也構思出了一些理想的自行車圖。
自行車發(fā)明的早期階段,人們認為越大的輪子行駛的速度越快,兩名男子騎著一輛車輪幾乎為一人高的自行車。
在自行車的發(fā)明階段,有些人并沒有把自行車的兩個輪子設計成前后放置,而是把兩個輪子做成了左右放置,這種自行車的外形有些類似輪椅。
2012年,中國有了手腳雙動力的健身自行車。該車在騎行的同時,可以推拉車把獲得向前的驅動力,實現(xiàn)了健身與代步的完美結合。由于推拉車把的作用,在騎行中,可以有效鍛煉腰部、腹部、腿部、胸部、手臂等全身肌肉。掀開了自行車歷史的新紀元。
5、技術聯(lián)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自行車類產(chǎn)品的研發(fā)及技術專業(yè)性要求越來越高,2011年,國內(nèi)眾多知名自行車鋰電車企業(yè)研發(fā)或技術部門負責人型相互溝通探討,認為在目前情況下,行業(yè)內(nèi)大家需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企業(yè)及個人才能有長遠良性發(fā)展,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中國自行車技術聯(lián)盟 因勢成立,由行業(yè)經(jīng)驗8年以上的中國眾多知名自行車鋰電車企業(yè)從事研發(fā)或技術部門負責人共同參于創(chuàng)建,通過廣泛聯(lián)絡業(yè)內(nèi)優(yōu)秀專業(yè)人士,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體現(xiàn)每個人在企業(yè)內(nèi)的價值同時并促進整個行業(yè)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