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飽私囊,漢語成語,拼音是zhōng bǎo sī náng,意思是指侵吞經(jīng)手的錢財(cái)使自己得利。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中飽:從中得利。意思是指那些經(jīng)手錢物和有權(quán)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將自己的腰包裝得滿滿的。
近義詞:飽其私囊
反義詞:大公無私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獨(dú)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譯文: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薄疑對趙簡子說:‘您的國家中間富足。’簡子高興地說:‘怎么呢?’薄疑回答說:‘上面財(cái)庫糧倉空虛匱乏,下面平民百姓貧窮饑餓,但是處在中間的奸吏富足了。’”
春秋后期,晉國的執(zhí)政大臣趙簡子(即趙鞅),他勤政愛民,體諒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國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卻不善于約束手下官員。手下的官員貪污腐敗現(xiàn)象非常嚴(yán)重,而他還蒙在鼓里。
有一年,國庫空虛,急需用錢。趙簡子趕緊派稅官下去征收賦稅。臨行前,稅官問趙簡子:這次收稅的我們要按照多少的稅率來征收呢?
趙簡子回答道:不要太重了,也不要太輕了。不輕不重最好。如果稅收重了,那樣國家富了,但老百姓窮了;如果稅收輕了,老百姓富了,但國家窮了。只要你們不要從中漁利,讓老百姓有太多的負(fù)擔(dān),這樣就會非常的好了。
這時,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依我看,您的國家實(shí)際上是中飽。趙簡子一聽到以為在夸他他治國有方,讓國家非常的富足呢!
但是還是故意裝作不懂,就問薄疑這個中飽是什么意思。哪知道薄疑非常不給趙簡子面子,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我們的國家上面國庫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窮的,而中間那些貪官污吏都富了。趙簡子聽了這話十分吃驚。
于是他下令徹查手底下的那些官員,果然很快就揪出一大批的貪官污吏。趙簡子二話沒說,直接將這些官員的財(cái)產(chǎn)充公,上交國庫,國庫一下子就富足了。
于是,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總結(jié)出成語“中飽私囊”,指侵吞經(jīng)手的錢財(cái),使自己得利的行為。
參議員把他所有的股票都放在信托公司,以免有中飽私囊的可能。
他利用貸款之便,收取回扣,中飽私囊。
他想用偷天換日的方法將公款中飽私囊。
他們所考慮的是怎樣中飽私囊、如何掌大權(quán),并為自己多賺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