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千里來相會下一句是:無緣對面不相逢或者三笑徒然當一癡。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最早出自宋代無名氏所寫的《張協(xié)狀元》,在《水滸傳》中也有這樣一段話。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出自清代詩人黃增的詩《集杭州俗語詩》。

首先“有緣千里來相會”最早出自宋代無名氏所寫的《張協(xié)狀元》,《張協(xié)狀元》是一部南方的戲文,也是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戲曲劇本,意義自然非同凡響。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一位書生名字叫張協(xié),他進京趕考遇到了強盜,后來得到了一位女子相救,二人最后結(jié)為夫婦的愛情故事。
在《張協(xié)狀元》的第14回,有“有緣千里能相會”這句話,后文緊接著是“無緣對面不相逢”。緣,就是因緣,佛教認為一切的事物都在因果的關(guān)系當中,因果之間互相聯(lián)系,相輔相成,才構(gòu)成了事物發(fā)展和結(jié)束的規(guī)律。
無獨有偶,在《水滸傳》中也有這樣一段話“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可見“無緣對面不相逢”是第一個版本。
那么“有緣千里來相會”第二個版本是什么呢?清代詩人黃增,是一名畫家兼詩人,有關(guān)他的資料生平少之又少,僅流傳一首詩。黃增的這首詩名字叫《集杭州俗語詩》,短短28個字,卻句句都是經(jīng)典,下面我一起來欣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
詩中的前兩句說的是美色并不迷人,但是情人自我陶醉其中,認為對方很美。其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中的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歷史上本就一個西施,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有情有義,那么在男方眼里,女方就是西施一般的存在。
詩中的后兩句也是千古名句,如果彼此有緣分,那么即便相隔千里也會相遇,因為偶然的一笑為之癡迷,三次微笑也會為之癡迷是出自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
相傳唐伯虎與秋香相遇,隨后秋香沖著唐伯虎笑了三次,一笑傾城、二笑傾國、三笑傾我心。唐伯虎為這三笑著迷沉醉,最后歷經(jīng)磨難,和秋香走到了一起。
而“有緣千里來相會”后面另一個版本就是接“三笑徒然當一癡”,其中的緣由就是黃增寫的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