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童孺:兒童。
2、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fā)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fā)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fā)”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qiáng)傳》就有“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fā)扎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3、髫[tiáo]年/]齡:童年。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髫[tiáo]齡:童年。
4、束發(fā):是指青少年。
5、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6、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jīng)圣治》:“故親生只膝下。”
7、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后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