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樂七首》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組六言詩。這組詩表現(xiàn)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后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同時也集中體現(xiàn)出作者山水田園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化境與歸隱自然之后的心跡軌道,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詩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后人研究王維思想發(fā)展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料。

tián yuán lè qī shǒu
田園樂七首
táng dài:wáng wéi
唐代:王維
其一
yàn jiàn qiān mén wàn hù,jīng guò běi lǐ nán lín。
厭見千門萬戶,經(jīng)過北里南鄰。
guān fǔ míng kē yǒu dǐ,kōng tóng sàn fā hé rén。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fā)何人。
其二
zài jiàn fēng hóu wàn hù,lì tán cì bì yī shuāng。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jù shèng ǒu gēng nán mǔ,hé rú gāo wò dōng chuāng。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cǎi líng dù tóu fēng jí, cè zhàng lín xī rì xiá。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xìng shù tán biān yú fǔ, táo huā yuán lǐ rén jiā。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qī qī chūn cǎo qiū lǜ,luò luò cháng sōng xià hán。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niú yáng zì guī cūn xiàng,tóng zhì bù shí yī guān。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shān xià gū yān yuǎn cūn,tiān biān dú shù gāo yuán。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yī piáo yán huí lòu xiàng,wǔ liǔ xiān shēng duì mén。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táo hóng fù hán sù yǔ, liǔ lǜ gèng dài zhāo yān。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huā luò jiā tóng wèi sǎo, yīng tí shān kè yóu mián。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zhuó jiǔ huì lín quán shuǐ, bào qín hào yǐ cháng sōng。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nán yuán lù kuí zhāo zhé, dōng gǔ huáng liáng yè chōng。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白話譯文
其一
飽見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經(jīng)常出入北里南鄰上層社會。
追名逐祿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發(fā)隱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夠封侯萬戶,在交談的當時就能得到賞賜玉璧一雙。
這怎么能比得過歸隱躬耕南畝,怎么比得上高臥東窗的閑適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著拐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
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歸村頭巷中,村里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其五
寂靜的小村莊橫臥在遠處的山邊,靠近天的地方有棵樹獨立于高原之上。
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huán)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為鄰。
其六
桃花瓣上還含著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晨的煙霧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其七
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歡抱琴倚靠在大松樹旁。
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詞句注釋
厭見:飽見。一作“出入”。
官府:一作“蹀躞”。鳴珂(kē):裝飾精美的馬,這里暗指追名逐祿者。
崆(kōng)峒(tóng):指仙山。
立談:在交談的當時。語自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璧:美玉。
詎(jù):豈,難道。表示反問。勝:比得過,勝得過。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策杖:拄著棍杖。
桃花源: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綠:一作”碧“。
落落:松高大的樣子。
童稚:兒童;小孩。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顏回:即顏淵,孔子的得意弟子。
五柳先生:指陶淵明,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田園詩人。
宿(sù)雨:夜雨,頭天晚上的雨。
朝煙:春天里因氣候變暖而產(chǎn)生的煙靄,一作“春煙”。
家童:家中的仆人。
鶯:一作“鳥”。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猶眠:還在睡覺。
酌:斟酒,倒酒。
露葵:莼菜。
東谷:一作”西舍“。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

整體賞析
這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lián)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都是描寫大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美好。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的田園生活與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與精神境界。
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致,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著眼于體現(xiàn)內(nèi)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為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懷明志。學者陸侃如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登河北城樓作》)與“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fā)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xiàn)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并非是一味能寫環(huán)境的靜謐,而重點在于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閑靜,非思想修養(yǎng)達到極致而不可為的。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認為只有參透王維的六言詩,“乃真知摩詰者”,所指當是這種安閑淡定的禪心。在《田園樂》組詩中,盡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huán)境是一種冷色,表現(xiàn)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向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田園樂七首》是王維后期的作品。王維后期對現(xiàn)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先隱居終南山,后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閑,“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并吃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組詩就是作于王維退居藍田輞川別業(yè)時期,故又稱“輞川六言”。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