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典忘祖的意思原指查數(shù)著典籍,卻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來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數(shù)典忘祖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

1、數(shù)典忘祖的意思
數(shù):數(shù)著說。典:古代文化典籍,也指古代的禮制和歷史。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于本國歷史的無知。后來就用數(shù)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近義詞:欺師滅祖、崇洋媚外
反義詞:飲水思源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后乎?數(shù)典而忘其祖。”
譯文: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我看像籍談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么出息吧!”
2、數(shù)典忘祖的故事
春秋末年,周景王在位時期,周朝王室衰微,國力日下,甚至遠不及一些諸侯國。由于周王室財力微弱,周王室每年都要向其他諸侯國乞討度日,諸侯國那是名義上還尊崇王室王權(quán),所以每年也基本會向王室進貢,但是這些貢品遠不及周景王和王室的開銷。周景王日常的青銅器皿等都要向各諸侯國討要。
有一次,他宴請晉國大臣荀躒,指著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每年都有器物進貢給王室,為何獨獨晉國沒有進貢呢?”
荀躒的隨員籍談答復說,當初晉國受封時,王室就沒有賜以禮器,目下晉國又忙于對付戎狄,財力較為匱乏,所以送不出禮物來。
周景王聽了就十分生氣:“您晉國不進貢也就罷了,還說我王室沒有賜給你們晉國東西。當年你晉國土地是不是我周王室賞賜的,你晉國的一些王鼎是不是也是我王室賜給的。你籍談的高祖孫伯黡掌管晉國典籍,以主持國家大事,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在這時就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為什么忘了呢?”
籍談聽了景王這番話后,張口結(jié)舌。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后,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么出息吧!”
這就是周景王諷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談是“數(shù)典而忘其祖”,這就是成語“數(shù)典忘祖”的來源。后來人們就用“數(shù)典忘祖”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3、數(shù)典忘祖例句
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xiàn)數(shù)典忘祖的笑話。
記住,我們是中國人,不做數(shù)典忘祖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