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意思是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樂不思蜀的故事是說劉禪昏庸無能導(dǎo)致蜀國被魏國所滅,魏王封他一個(gè)食俸祿無實(shí)權(quán)的“安樂公”稱號,在一次宴會上,當(dāng)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沒想到劉禪卻只顧享樂一點(diǎn)也不思念蜀國。成語樂不思蜀也由此得來。

公元223年,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因病去世。他16歲的兒子劉禪即位,稱后主。劉禪是個(gè)昏庸無能的人,即位初由于丞相諸葛亮等人的輔佐,還能很好治理國家。后來輔佐他的人先后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樂,因此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糟糕,國勢日趨衰弱。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下綿竹,大軍直逼成都。劉禪投降,當(dāng)了俘虜,蜀漢滅亡。魏帝曹奐命劉禪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并封他為安樂公,給予他很多賞賜。劉禪對此很滿足,心安理得地在異國他鄉(xiāng)重過享樂生活。
一天,晉王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問,特地為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場的蜀漢舊臣看了,觸景生情,十分難過,有的還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觀看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全無亡國之恨。司馬昭見到這種情況后,私下對一位大臣說:“一個(gè)人竟糊涂到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議。如此看來,即使諸葛亮還活著,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還有一次,司馬昭故意問劉禪說:“你思念蜀地嗎?” 劉禪回答道:“這里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過了一會,后主起身上廁所,原在蜀漢任職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里對劉禪說:“今后大將軍再問您是否還思念蜀地,您應(yīng)該哭著說,我沒有一天不思念。這樣,您還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是否還思念蜀地,劉禪照郤正教的說了,還勉強(qiáng)擠出了幾滴眼淚。不料司馬昭已知道郤正教劉禪說這話的情況,聽后哈哈大笑,當(dāng)場點(diǎn)穿,劉禪只得承認(rèn)下來。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示例】: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出 處: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于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例 句: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yǎng)育你的故鄉(xiāng)故土啊!
近義詞:樂而忘返 留連忘返 樂不可支 流連忘反 流連忘返
反義詞:葉落歸根 歸心似箭 飲水思源 落葉歸根 安不忘危

樂不思蜀主人公:劉禪
劉禪(shàn)(207年-271年) 荊州江陵人,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shí)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于荊州,幼年時(shí)多遭難,幸得大將趙云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后入蜀,蜀漢建立后被立為太子。于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維北伐,后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后,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謚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后,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