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是中國的神話故事的傳說人物之一,那么關(guān)于刑天的神話故事你聽過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刑天舞干戚的神話故事吧!

刑天舞干戚
刑天本是一個無名巨人。因為和黃帝“爭帝”,被黃帝砍下了腦袋。“刑天”就是“砍頭”的意思。
刑天原是炎帝的臣子,平生酷愛音樂,且很有音樂才能,據(jù)說曾經(jīng)為炎帝制作了一只名叫《扶犁》的樂曲,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名曰《豐年》的詩歌。從這些歌曲的名稱可以看出當(dāng)時人民辛勤勞動,豐衣足食,生活是很快活的。
且說這位勇猛的巨人刑天,聽說蚩尤慘死在黃帝的屠刀下,眼見年老的炎帝束手無策,一股怒火在胸中燃起。他瞞著炎帝。偷偷帶上兩件武器——左手握著一面盾牌,右手操起一把板斧,從南方的天廷一直沖殺到中央的天廷,向著那長著四張臉孔、統(tǒng)治著四面八方的至高無上的黃帝,發(fā)起了挑戰(zhàn)。刑天一路斬關(guān)奪隘,勢不可擋,徑直打到黃帝的宮門之外。黃帝怒不可遏,立即操起寶劍,率領(lǐng)著虎,豹、鷹,雕之類迎出門去。兩神相遇,不由分說,便在云端廝殺起來。他們從清晨殺到黃昏,從天廷殺到人間,一路殺過去,一直殺到西方的常羊山上,也未分勝負。黃帝心中暗想:這刑天果然力大無比,武藝非凡,如此下去。恐難以取勝,何不叫應(yīng)龍前來助一臂之力?那神通廣大的蚩尤不就是被應(yīng)龍在空中捉住的嗎?想到這兒,黃帝暗暗用咒語把應(yīng)龍召來。這應(yīng)龍不但生著翅膀,能在天空飛騰,還會噴云吐霧。刑天殺著殺著,忽然覺得天昏地暗,分辨不清東西南北。正當(dāng)他心中納悶兒,一愣神兒之際,黃帝突然舉起寶劍,冷不防朝刑天的頸項砍去。只聽得“咔嚓”一聲,刑天那小山似的頭顱,骨碌碌從脖頸上滾到了山腳下。
刑天用手一摸,脖子上的腦袋沒有了,心里發(fā)慌,忙把右手的板斧交給左手,蹲下去在地上摸索。周圍的大山小山,被他摸了個遍,也沒有摸到自己的頭顱,他的那雙巨掌所到之處,參天的大樹折斷了,高聳的山峰倒塌了,只弄得煙塵彌漫,木石橫飛。
黃帝害怕刑天摸到自己的頭,便趕忙提起寶劍,向常羊山劈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座大山被劈開了,刑天的頭顱骨碌碌滾落山谷,大山又合上了。
正在摸索自己頭顱的刑天,聽到山裂山合的聲音,知道自己的頭已被埋入山中,胸中更加憤怒,他突然從地上站起來,赤身裸體,拿著兩只乳頭作眼睛,拿著肚臍當(dāng)嘴巴,一手握著盾牌,一手舉著板斧,向著天空亂揮亂舞,繼續(xù)跟那至高無上的天帝搏斗!
看阿,這巨人的形象多么頑強,多么威猛!
他雖然被陰謀的寶劍砍掉了腦袋,但是他決不屈服。
人物介紹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和黃帝爭位。據(jù)《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當(dāng)中記載:“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刑天為一人形符號,為氏族部落的象征圖騰。刑天原本有可能是華夏族無名神祇,被斷首后才被稱作“形天”。在《山海經(jīng)》的原本記載,稱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為陶淵明所改,根據(jù)《太平御覽》引用《陶靖節(jié)集讀山海經(jīng)詩》,“刑天”意為“形體夭殘”,但可能傳抄錯誤而有“刑天舞干戚”與“形夭無千歲”二說。陶潛此詩寫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詞,因傳抄錯誤而有“刑天舞干戚”與“形夭無千歲”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