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簡介_俄狄浦斯王讀后感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chuàng)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沖突——人跟命運的沖突。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最后,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擔責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
對于這樣一個為人民、為國家做了無數(shù)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運,作者發(fā)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贊揚主人公在跟命運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因此,盡管結局是悲慘的,但這種明知“神示”不可違而違之的精神,正是對個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隸主民主派先進思想意識的反映。
《俄狄浦斯王》內容簡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臘古老的傳說。傳說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奧斯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 后將會殺父娶母,因而用鐵絲穿其腳踵,令一個 仆人把嬰兒拋到荒郊野外。仆人憐惜這個無辜的孩子,把他送給科林斯的一個牧羊人。科林斯國王因為沒有兒子,于是就收養(yǎng)了他。成年后,當 俄狄浦斯從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時,他為了躲避神示的厄運降臨,就逃離了科林斯,因為他以為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是自己的親生 父母。可是俄狄浦斯萬萬沒想到正是這種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劇的步伐。他離開養(yǎng)父母, 朝忒拜城走去,在逃離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殺了四個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訪的親生父親——年邁的忒拜國國王拉伊奧斯。
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聰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眾的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擁戴為王,并且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還和她生育了兩個孩子。 俄狄浦斯就這樣成為了殺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對此卻毫不知情。為了平息忒拜國內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尋找殺害前王拉伊奧斯的兇手,結果發(fā)現(xiàn)要找的兇手就是自己,而殺父娶母的命運還是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親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盡來洗凈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雙眼,然后自我放逐,與他的兩個女兒遠離了忒拜城,到處流浪,來懲罰自己的彌天大罪。以求懺悔。
《俄狄浦斯王》作者簡介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古希臘作家,生于公元前496年,逝于公元前406年,出身于雅典富商家庭。曾經兩次當選為將軍。他起先出任稅務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的職責是負責改革雅典的整個財政政策,后來在西西里失敗之后的困難時期又任“十人委員會”委員。索福克勒斯頗受雅典公民的愛戴。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俄狄浦斯在科洛諾斯》、《埃阿斯》、《特刺喀斯少女》等。
《俄狄浦斯王》創(chuàng)作背景
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公元前496年至406年之間,當時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時期。據(jù)記載,索福克勒斯不僅在戲劇方面卓有建樹,還在政治宗教事務中大放異彩。一方面索福克勒斯本人擁護雅典民主制,要求以城邦利益為重,強調個體獨立自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宗教觀念較為保守,主張維護現(xiàn)有的先知體系和神諭體系。這兩點在《俄狄浦斯王》該戲劇中得到表現(xiàn)。《俄狄浦斯王》的創(chuàng)作背景影響悲劇本身的形成。當時雅典開始迫害知識階層,如蘇格拉底遭迫害而死。工商業(yè)經濟蓬勃發(fā)展,個體自由意志衍生,帶有啟蒙意義的思想主張興起。天文學的發(fā)展,使得預言體系受到質疑,諸神的神話甚至存在也受到質疑。公元前429年至427年,雅典經歷了兩次瘟疫的侵襲(劇中瘟疫取材于此),促成了公民內心懷疑與玩世不恭,同時也希冀出現(xiàn)治療奇跡。索福克勒斯借此重新詮釋俄狄浦斯的故事,樹立神明的權威,挽回宗教機構的聲望,維護現(xiàn)有的先知體系與神諭體系,反對早期啟蒙思想。《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臘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人物介紹
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是國王拉伊奧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并娶了自己的母親。受俄狄浦斯統(tǒng)治的國家不斷有災禍與瘟疫,國王因此向神只請示,想要知道為何會降下災禍。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奧斯的兒子,終究應驗了他之前殺父娶母的不幸命運。
斯芬克司
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司,是一個擁有她自己“語言”的女性。斯芬克司坐在城門外的山上,反復背誦著一個謎語:什么動物有時四只腳,有時兩只腳,有時三只腳,腳最多的時候最軟弱;但凡猜不出謎語又要出入城門的人都要被她吞掉。斯芬克司的謎語深意,就是鐫刻于德爾斐神廟入口處的那句神諭:認識你自己。她以其獨特的女性話語提醒忒拜國的每一個臣民,殺父的罪人俄狄浦斯,如同每個人一樣,在命運的牢籠中痛苦地掙扎。她也是忒拜國必須要驅逐的禍害。
《俄狄浦斯王》后世影響
心理學影響
在心理學上,“俄狄浦斯情結”概念,它來自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的研究,他認為在兒童早期性發(fā)育階段會產生對父母中異性的愛戀和同性的排斥,他將男孩愛戀母親、排斥父親的現(xiàn)象命名為“俄狄浦斯情結”即“弒父戀母情結”,女孩反之,相應概念是“戀父情結”。大多數(shù)孩子會隨著成長自然地走出“俄狄浦斯時期”,只有少數(shù)人會在潛意識中積淀為精神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一生的幸福。
戲劇影響
《俄狄浦斯王》作品,不斷被改編成各種形式搬上舞臺,如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和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等。1927年,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創(chuàng)作歌劇——清唱劇《俄狄浦斯王》。
制作成電影
1967年,《俄狄浦斯王》被拍成了電影。
《俄狄浦斯王》作品評價
《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悲劇”。《俄狄浦斯王》戲劇揭示:“一切‘發(fā)現(xiàn)’中最好的是從情節(jié)本身產生的。”——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思想家)
《俄狄浦斯王》中的“發(fā)現(xiàn)”所帶來的并不是用理性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清晰洞見,而是該戲劇中最為激烈的非理性語言。 ——J.希利斯·米勒(美國文學批評家)
《俄狄浦斯王》讀后感1000字
文本閱讀的越來越走向多元的今天,我們總是會從無數(shù)個主題中洋洋灑灑的分散出各種解讀:現(xiàn)代的,后現(xiàn)代的,現(xiàn)實的,超現(xiàn)實的。只要你想,總是會有結果.
然而我們的命題總歸會回到幾個最本質的問題上,這些問題早就由古代賢者們提出,在歷史的長河中浮浮沉沉若干年,經歷歲月變遷,大浪淘沙之后,依然的屹立不倒。比如,命運。
我曾試圖回答自己給自己的提出的一個問題:我的未來是注定的嗎?如果是,那么我現(xiàn)在所做的對我的未來還會有影響嗎?如果沒有,那么我又何必去做?如此循環(huán)往復,漸漸的就陷入無限循環(huán)的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聊問題中。
如果當時我能早些讀到這本《俄狄浦斯王》也許我就不會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這無限的的無聊之中。至少他能告訴你,是該繳械投降,還是奮起反抗。
作為科任托斯的兒子,俄狄浦斯從小就接受著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一次向阿波羅祈求神諭時,意外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弒父娶母時。他毅然離開科任托斯城。在流浪的路上,他們碰到了一伙出言不遜的旅人,并發(fā)生了沖突,發(fā)生了血案,這血案漸漸的變成了無頭公案。之后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謎,解決了特拜城的危機,借此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英雄,當上了國王。
若干年后,命運的前奏悄然來臨,特拜城瘟疫橫行,人民苦不堪言。俄狄浦斯便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克瑞昂去阿波羅神廟祈求神諭。克瑞昂帶來了神諭同時也帶來了災難。俄狄浦斯先是通過先知特瑞西阿斯了解到自己就是特拜城中的污漬,但他寧愿相信是克瑞昂聯(lián)合特瑞西阿斯,妄圖篡奪王位。
直到前來報信的科任托斯的信使同多年前將他親手救下的牧羊人的口供達成一致時,他才相信自己終究是命運洪流中的一頁扁舟,一旦命運到來,便會成排山倒海之勢。他沖進曾阻撓自己知道真相的即是妻子又是母親的伊奧卡斯特的房中,發(fā)現(xiàn)他已經自盡而死,于是他決然的拔出了伊奧克斯特的發(fā)針,刺瞎了自己雙眼。
他不能去死,他無臉面對自己冥界的雙親,他只有苦行行乞,用現(xiàn)實的苦難抵消自己所犯下的罪孽。
俄狄浦斯的一生無疑是抗爭的一生,他抗爭著自己恐懼的的命運。然而他的逃避卻親手將自己送到浪尖。正如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所說:他急急所向之處,竟是血光之地。
古希臘的悲劇一直被認為是命運的悲劇。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抗爭,無論是離開科任托斯并擊退了斯芬克斯,亦或者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調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與命運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他與命運玩著躲貓貓,其實是掩耳盜鈴之舉。他篤信命運所以才逃避命運的圍剿:他離開科任托斯,解決斯芬克斯。他以為在遠離其實在接近,直到瘟疫爆發(fā),他已經退無可退的踩在了命運的陷阱上。此時他的逃避成就了神諭,命運似乎躲在樹后面發(fā)出猙獰的笑。
俄狄浦斯的悲劇其實是每個人的悲劇。我們無法知曉命運會以怎樣的方式展現(xiàn)他的魔力,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命運會以哪樣的形式出現(xiàn)。也許,事后我們會說,如果當初......但是我們無法重復人生,命運此時便殘酷的將我們與往事隔離。
也許我們無法在客觀上改變命運的結局,但是我們卻可以在主觀上,進行善意的掩耳盜鈴:縮小結果,放大過程,讓抗爭本身變得有意義,這樣,即便我們沒有扼住命運的喉嚨,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很驕傲的度過此生。這也是每個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人應有的覺悟。
《俄狄浦斯王》讀后感1000字
以前一直對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有一些淺顯的了解,到最近我翻閱羅念生先生的譯本時才真正感受到這部古希臘悲劇的魅力所在,這不是復習時候看看介紹就能領略到的。
作為科任托斯的王子,俄狄浦斯可以說是從小就享受著高人一等的尊貴,處處受人尊敬。然而當他在阿波羅的神殿中知道了自己有著一個悲劇的命運——殺父娶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科任托斯,在路過忒拜的時候,他殺死了幾個和他發(fā)生沖突的旅人,遇上了獅身人面怪斯芬克斯。在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謎后,他成為了忒拜城的英雄,并娶了忒拜的王后伊奧卡斯特,成了萬人景仰的國王。在那一刻,俄狄浦斯的人生上升到了頂點。
然而,命運的魔力依然在俄狄浦斯的身上肆虐著,多年后的一場瘟疫在奪去了忒拜城無數(shù)人的性命后,也揭開了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謎——他并不是過路的外鄉(xiāng)人,而是土生土長的忒拜人;忒拜發(fā)生瘟疫的原因是城中有一個罪人,而俄狄浦斯,這個城曾經的英雄和君主,在命運的播弄下,竟然成了那個罪人。
俄狄浦斯其實一直在抗爭著。在他召見先知特瑞西阿斯,從先知的口中得知自己是那個殺父娶母的人時,他并不相信先知的話。他更愿意相信是妻舅克瑞昂為了奪取王位而和先知串通設局來陷害自己。直到找到了目擊者,找到了牧羊人,真相揭曉了的時候,他才真正發(fā)現(xiàn)命運的殘酷。他沖進了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伊奧卡斯特的房間里的時候,她已經上吊自盡了。于是他拔出了她的發(fā)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古希臘的悲劇一直被認為是命運的悲劇,此言甚是。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努力,無論是離開科任托斯并擊退了斯芬克斯,還是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調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與命運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他在盡一切努力去抵抗命運。然而他的悲劇正在于他過于相信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命運的主宰所以才去逃避命運的圍剿,所以才離開科任托斯,前往遠離“父母”的忒拜。然而他越遠離科任托斯,就越接近自己的命運,在到達忒拜城外的一刻,他又再一次回到忒拜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回到命運預設的軌道上,神諭成了現(xiàn)實。
俄狄浦斯的悲劇是每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的悲劇,這些命運英雄們到死前都會有一個無法解釋的困惑,那便是“假如不是那樣,結果會如何?”也許,假如不是那樣的話,命運會在另一個時候,用另一種方式去展現(xiàn)它的威力。這個誰也無法去猜測,去驗證,因為命運已經以這樣的一種方式發(fā)生了。
但是,雖然俄狄浦斯的抗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但是他畢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抵抗命運,結果并不理想,然而斗爭的過程更重要。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掐住命運的咽喉,但我們嘗試著那樣去做了,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這正是這部古希臘悲劇給我們的啟示。
《俄狄浦斯王》經典語錄
1、誰的幸福不是表面現(xiàn)象,一會兒就消滅了?——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2、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謎底為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3、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yōu)槭裁磻峙履兀孔詈帽M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俄狄浦斯王》
4、在智慧對智慧者不利的地方,擁有智慧多么可怕!——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5、啊呀!凡人的子孫啊!你們的生命,我什么也看不上。有誰,有誰的幸福,不只是一個影子,眼前一晃,消失了?啊,不幸的俄狄浦斯啊,你的命運,你的命運告誡我,不要稱任何凡人“幸福的”。——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6、因此,一個凡人在尚未跨過生命的界限最后擺脫痛苦之前,我們還是等著看他這一天,別忙著說他是幸福的。——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