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廢食是一個帶有貶義的成語,它是是比喻因小而廢大或怕做錯事而索性不干,下面是兒童網(wǎng)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因噎廢食的歷史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因噎廢食的歷史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節(jié)日之夜,有個財主在家大擺酒席。大家劃拳喝酒,喧聲如潮。
突然,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翻著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著唾沫。原來是他剛才急著說話,嘴里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結(jié)果喉嚨被堵住了。這時,在場的人紛紛圍了過來,有的說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說要再咽一塊肉,有人使勁扳開老頭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夾取,有人則使勁捏著他的脖子往下刮。眾人七嘴八舌,動手動腳,把老頭折騰得痛苦異常。最后,老頭氣得按捺不住,大吼一聲“滾開”,隨著喊聲,那塊牛肉也跟著噴了出來。
眾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繼續(xù)吃喝,財主卻高聲說道:“各位請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們的前車之鑒。老夫認(rèn)為:要想不再發(fā)生這樣的災(zāi)禍,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后再也不許人吃飯了。”說完,就下令把廚房所有的壇壇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鹽一律放火燒掉。
因噎廢食的意思
廢:停止。比喻因小而廢大或怕做錯事而索性不干。
因噎廢食的出處
《呂氏春秋·蕩兵》:“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意思是,因為有人吃飯噎死了,就想讓天下人都不吃飯,這太荒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