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1、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里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所謂“德”,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就會有至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最高美德的人。追求道德完美的人時刻心里為別人著想,處處與人為善,友愛和睦,顧全大局,先別人,后自己。這樣的人自然而然的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戴,別人更會主動與他為友,他怎么會在社會上孤立呢?孔子在此強調了仁德修養(yǎng)的力量,并勉力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自然就會教育他人,感化他人。
2、《論語·里仁》介紹
《論語·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疇、原則和理論,對后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又名《論》。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系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疇、原則和理論,對后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