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震云小說《一句頂一萬句》簡介、讀后感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云重要作品,分為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云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
《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云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推薦理由
懷著“人類在精神上都在高級漂泊和流浪”的想法,劉震云用了三年的時間寫下了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小說中塑造了很多世間的百姓,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說上知心話的朋友,一個人找另外一個知心朋友不容易,你可能跟這個人是好朋友,但是你們在一塊的話未必能說得上話,其實比人找人不容易的是話找話,《一句頂一萬句》反映了一種中國式的孤獨和友情觀。
本書是著名作家劉震云先生參磨四年的杠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評論家譽為“中國的《百年孤獨》(諾貝爾獲獎作家馬爾克斯的作品)” ,是劉震云迄今為止*成熟*氣的作品。這部小說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筆觸始終緊貼苦難的大地和賤如草芥的底層人群,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絲而蕩氣回腸,主人公常常走投無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這是當代文壇敢于直面真實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著名評論家張頤武說,該書是劉震云“最具企圖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為堅韌的努力的成果。”
我們認為該書是劉震云作品中最可以獲獎也可以留存文學史的暢銷和長銷的作品。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內容簡介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yǎng)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記”記述了吳摩西養(yǎng)女巧玲的兒子牛建國,同樣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來,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簡單,但回味悠長。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是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作者簡介
劉震云,1958年5月生,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
曾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故鄉(xiāng)相處流傳》《故鄉(xiāng)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瑞典語、荷蘭語、俄語、匈牙利語、塞爾維亞語、阿拉伯語、日語、韓語、越南語等多種文字。
2011年8月,《一句頂一萬句》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6年1月,因阿拉伯語《一句頂一萬句》《手機》《塔鋪》等作品,獲得“埃及文化最高榮譽獎”。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創(chuàng)作背景
劉震云除了在北京寫作,回河南延津比較多。來往比較多的,是他村那些人。剃頭的,殺豬的,賣豆腐的,當廚子的,在戲班子里敲梆子的,出門打工在建筑工地爬架子的,在洗澡堂子當服務生的……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有時他聽舅舅表哥一席話,勝在北京讀十年書。他們村叫“老莊村”,如果非有一個界,而且作者自愿加入,屬“老莊界”。劉震云觀察世界的角度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都是在老家形成的,這個“羅盤”至今還在起作用。他在外面迷失方向的時候,自然想到用老莊村的“羅盤”來糾正,覺得這更接近生活的本質。他的書有一半是以河南、延津為背景的。《一句頂一萬句》是提到故鄉(xiāng)最多的一本,不僅有故鄉(xiāng)的方法論還有大量的河南地名。
劉震云表示,由于所處環(huán)境、地位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由于誠信缺失,人與人之間,能夠說貼心話、溫暖靈魂的朋友并不多,大多數(shù)人反倒是生活在孤獨中。他過去的作品,總覺得是自己有話要說,而在《一句頂一萬句》中,“書中殺豬的老裴、剃頭的老曾,還有楊百順,他們的話都比我說得好,說得有智慧、有深度。”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作品評價
馬云鶴說: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生動地刻畫出中國人的生存境遇。與外國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不同,中國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不是宗教而是語言。這部稍嫌瑣碎的小說,用不斷出場的人物來說明,在中國,語言是一個人氣脈里最厚重的東西。語言這個東西的順暢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緣,不能靠愛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級劃分,甚至連機緣也靠不上。所以,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被語言削薄了身子,變成一個孤獨的手掌,盡其一生都在尋找能夠覆蓋自己手掌上孤獨紋路的另一只手掌。《一句頂一萬句》試圖從以楊百順為首的小人物的命運變遷中去尋找破解孤獨的鑰匙,而一個又一個不斷出場的人物故事只是把這個尋找鑰匙的機會圍成了一個圓圈,真正的鑰匙在圓圈中間。
這部小說仍然保持著劉震云奔放的想象力和不羈的風格,用不同時代的兩段故事和具有血緣關系的不同時代的普通人的命運,講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歸”的大主題,由此試圖追問橫在東西古今之問的現(xiàn)代中國的“大歷史”。——著名評論家 張頤武
讀《一句頂一萬句》,常想到《水滸》,千年以來,中國人一直在如此奔走,這種眼光是中國小說的“國風”,“國風”久不作矣。——著名評論家 李敬澤
這是注重人性的細微神經(jīng)和生活的內在肌理的文學書寫,而語言本身就含帶了意味,言況本身就體現(xiàn)了審美。小說何以是語言的藝術,劉震云的這部作品既是一個個人化的闡釋,又是一個典型化的示范。——著名評論家 白燁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七十年三代人,一路沉重。還原成生活,就沒人把這些事當回事了,即使是主人公都那么匆忙,沉重感嘆的是深夜的讀者。
親人之間心靈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選擇,人世坎坷顛沛流離居然就因為“說不著”。春水流成堅冰,竟成為了無法渡越的長河,輾轉追尋,但愿萬里風塵吹不散最后的夢想。
我理解這部作品其實就倆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暢快。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應對方的心聲。朋友之所以成為敵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傾吐,摧毀了對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線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堅持。楊百順到楊摩西,生活所迫,楊摩西到吳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吳摩西到羅長禮是精神要求,自主選擇。然而又是飽經(jīng)滄桑后最無奈最無力的選擇。真是可憐的人啊。
在離亂黑暗中的一絲溫情,就是群星,總給人活下去的勇氣,楊摩西之于牧師,吳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紅之于牛愛國,就無異于深夜里的星空。溫情被時空拉抻成最純最濃牽掛,這世界最遺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這樣的牽掛沒有盡頭吧。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這兩天陪伴我的是劉震云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近來的幾個月,我總是在讓散文、教學論文、課堂實錄圍繞著自己,因而這兩天,我心里感到很踏實。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這句話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主人公之一牛愛國的母親曹青娥在自己活了70歲,兒子心灰意冷時說給他聽的;另一次是牛愛國的養(yǎng)姥爺吳摩西(小說的主人公)的孫媳婦何玉芬在死了丈夫、帶著兩個孩子過日子時說給他的。小說中兩個主人公的命運似乎不順坦,生活得很糾結。看完掩卷時,是今天上午8點30。
不被父母喜歡、和妻子沒有共同語言、甚至被戴有色帽子、和周圍的人無法融洽相處等等,似乎成了兩代人的共同點,但是又怎樣呢?文學是高于生活的,但文學還是源于生活的。當把文學投射在生活上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種種真實,甚至是丑陋。
小說中的很多人,夫妻之間是不和睦的,這又有什么關系,誰能保證你第一次結婚的人,就是最正確的?但是,又能怎樣?永遠處于糾結之中?永遠后悔?別忘了,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
這年頭,誰管誰?管好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總那么累,就是在過最好的日子。
劉震云小說作品《一句頂一萬句》經(jīng)典語錄
1、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2、世上的事情,原來件件藏著委屈。——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3、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4、我活了七十歲,明白一個道理,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我還看穿一件事,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5、孩子,頭一回我不以主的名義,以你大爺?shù)拿x給你說,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6、人分這么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面表白,而是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7、不愛說話是心里還有話,沒話說是干脆什么都沒有了。——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8、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
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才華這個字
存在的是瑣碎
重復的事情不停的做
你就是專家
做重復的事特別專注
你就是大家
就這么簡單——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9、人相互已有隔閡,對方便無做得對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來是為對方考慮,對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0、順著你說的人,心里就是憋著壞。——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1、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著八件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2、慢性子容易心細,心細的人容易記仇。——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3、世上的事情都經(jīng)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你讓別著心了。《一句頂一萬句》
14、一個人總順著別人的心思來,自己心里就有些別扭;但一個人自己別扭,也比再讓別人別扭自己強。——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5、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6、有什么煩惱,要借別人的熱鬧來解?這下好了,舊的煩悶沒解,又添了新的煩悶。——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7、每件事中都有原委,每個原委之中,又拐著好幾道彎。——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8、中國人擅長把一件事情變成另一件事情,再變成第三件事情,然后弄得一團糟!——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19、一個人望著窗外,眼睛容易發(fā)直——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20、世界上煩的就是這些親人。論起共事,用誰,都比用他們好。——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21、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華”這個字,也不存在“事業(yè)”這個字,存在的是瑣碎。重復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復的事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么簡單。——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