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拾履”的故事出自《史記》,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精神就是耐心和容忍是成功所必備的德行,而一個人的美德就是從細微的小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

史記故事:張良拾履
張良原是貴族后裔,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擔任過韓王的相國,但是后來秦始皇滅掉了韓國,張良也家破人亡。
一天清晨,張良看到一位白發(fā)長胡子的老頭兒坐在橋頭。當他從老頭兒身邊經(jīng)過時,卻見對方故意把鞋掉到了橋下,還讓張良把鞋給他撿起來!張良一聽,心中有些生氣,但見對方年老體衰,就走到橋下?lián)炱鹆死项^兒的鞋子。當張良捧著鞋遞給老頭兒時,老頭兒又讓他把鞋給他穿上。雖然覺得老頭兒很過分,但張良還是恭敬地幫老人穿好了鞋。
隨后,那老頭兒才大搖大擺地走了。走出了五百步遠后,老頭兒忽然轉(zhuǎn)過身,對著張良贊許道:“你小子倒是可以教導一番啊。五日后,天亮時分,你到橋頭來見我吧。”張良恭敬地應諾了。
第五天天亮時分,張良如約而至,可老頭兒已等在橋頭了。他見張良來了,斥責道:“小子,你怎么還讓我等你?”張良連忙向老頭兒低頭認錯。那老頭兒便說:“去吧,五天之后再來見我!”說罷,掉頭走開了,只留下張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橋頭。
又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趕到橋頭,老頭兒已經(jīng)站在橋上。老頭兒見到張良又來遲了,呵斥道:“去吧,五天后再與我相會。”
第三次,張良半夜時分就來到橋上。他等了兩個時辰之后,才等來了老頭兒。這次,老頭兒很高興,從懷里取出一部帛書送給他。張良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部兵書,名為《太公兵法》。從此便日夜研習,終于成為韜略滿腹的名臣,后來,漢高祖劉邦封他為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