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春秋》,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jù)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guān)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jīng),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 例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竹書紀年》《漢紀》《后漢紀》《國榷》。
《春秋》,即《春秋經(jīng)》,又稱《麟經(jīng)》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xiàn)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