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英雄氣概的四字成語講述了7個成語故事。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那么我們通常用什么成語來形容英雄氣概合適呢?一起來看看7個描寫英雄氣概的四字成語吧!

劉邦當(dāng)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shè)酒宴,招待文武官員。
劉邦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么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lǐng)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 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面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率百萬大軍,戰(zhàn)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tài),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解釋】運:運用;籌:算籌,引申為策劃;帷幄:軍隊的帳幕。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軍事、政治等。
【近義詞】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運籌決勝
【例句】第一線工人辛勤勞動,貢獻的確不小,領(lǐng)導(dǎo)和科技人員~的功勞一樣不可埋沒。
運籌帷幄點評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論再如何的優(yōu)秀,他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項而專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誠實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不僅說的是人,還有物。

春秋時期齊人孫武受吳王闔閭的邀請來到吳國著書講學(xué),一段時間后闔閭想見識孫武的真本事,孫武以宮女代替士兵演練給吳王看。吳王封他為上將軍。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chuàng)造一個以一當(dāng)十的戰(zhàn)例。
以一當(dāng)十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ǐ yī dāng shí
【出處】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西漢 司馬遷 《史記·項羽本紀(jì)》
【解釋】一個人可以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來勢洶洶,非常厲害。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人能力大。
【近義詞】一以當(dāng)十、以一頂百、用一當(dāng)十
【反義詞】一夫之用、卵與石斗
以一當(dāng)十
一個人要活成一支隊伍,并不是刻板的軍人綱紀(jì),不用上綱上線把自己綁架,而是一種傾其所有熱愛自己、熱愛生活、擁抱未來的決心;不抱怨、不貪心、不逞強、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強大的人~

戰(zhàn)國末期,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訪到義士荊軻與高漸離,請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一切準(zhǔn)備就緒,太子丹率手下著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筑,荊軻高唱:“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歌聲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灑淚告別。
慷慨激昂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 kāng kǎi jī áng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情緒激昂
【近義詞】熱血沸騰、意氣風(fēng)發(fā)
【反義詞】委靡不振、無精打采
【例句】《黃河頌》這首歌,~,雄壯有力。
慷慨激昂點評
一個人要有一點精神,有了精神就有了前行的動力,有了精神就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了精神就有了創(chuàng)新的信心,有了精神就有了學(xué)習(xí)和工作的激情。所以小朋友們,我們要拿出飽滿的精神面貌面對學(xué)習(xí)和生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