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一般是指周朝貴族需要掌握的六門技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是指禮節(jié),有點像德育;樂是指音樂,現(xiàn)在時興學(xué)鋼琴,大概也算樂的教育吧;射,是指射箭,在當今社會不見了;御,就是駕車,擱現(xiàn)在,就是考駕證;書,即文學(xué)、書法等,包括閱讀寫作能力;數(shù),算數(shù)和數(shù)論知識。
2、《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這似乎是周朝人的文化,但《周禮》很有可能是戰(zhàn)國人編的,真實性值得推敲。
3、此外,還有一種漢朝的說法是:儒以六經(jīng)為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
4、章太炎先生認為二者并不矛盾,他說“六經(jīng)”是大藝,“六藝”是小藝,“語似分歧,實無二致”,由“六藝”進入“六經(jīng)”,是學(xué)問必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