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輸卵管因素約占女性不孕因素的50%,包括輸卵管梗阻、輸卵管通而不暢、盆腔粘連等。
2、排卵障礙占25%-35%,例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或腎上腺及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的排卵障礙等。
3、其他包括子宮因素(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等)、宮頸因素(宮頸粘液分泌異常、宮頸炎癥、宮頸粘液免疫環(huán)境異常等)、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免疫性不孕等。

女性不孕不育
(1)輸卵管性不孕輸卵管在撿拾卵子和運輸卵子、精子和胚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輸卵管也是精子獲能,精卵相遇、受精的場所。感染和手術操作極易使輸卵管黏膜受損,進而纖毛消失,蠕動障礙,以及阻塞或與周圍組織粘連,影響輸卵管的通暢性功能。因此,輸卵管阻塞或通而不暢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①感染盆腔感染是導致輸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因素。感染不僅引起輸卵管阻塞,且因瘢痕形成,使輸卵管壁僵硬和輸卵管周圍粘連,改變其與卵巢的關系,影響輸卵管的拾卵及運送功能。感染的病原體可由需氧和厭氧菌所致,也可由衣原體、結核桿菌、淋病雙球菌、支原體等所致。
②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形成腹膜粘連帶,使輸卵管傘端外部粘連或卵巢周圍粘連,使成熟卵不能被攝入輸卵管;引起的廣泛粘連還可影響受精卵的運行。
③輸卵管結核輸卵管結核在生殖器結核中最常見,表現(xiàn)為輸卵管增粗肥大、傘端外翻如煙斗狀,甚至傘端封閉;輸卵管僵直、結節(jié)狀,部分可見干酪樣團塊或腹膜有粟粒樣結節(jié)。約半數(shù)輸卵管結核患者同時有子宮內膜結核。
④輸卵管絕育術后引起輸卵管積水較常見,成為輸卵管復通術后影響功能的重要因素。絕育術后輸卵管近端組織和細胞的病變與絕育時間長短有關,因此絕育術后時間越長,復通成功率越低。
(2)排卵障礙導致的不孕慢性排卵障礙是很多內分泌疾病的共同表現(xiàn),占婦女的20%~25%。
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月經不規(guī)則甚至閉經,周期短于26天或長于32天提示有排卵異常。病史還可反映多毛癥、男性化、溢乳及雌激素過少等內分泌病紊亂的信號。199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了無排卵的分類標準,共分為三大類。WHOⅠ型(低促性腺激素性無排卵),WHOⅡ型(正常促性腺激素性無排卵),WHOⅢ型(高促性腺激素性無排卵)。
WHOⅠ型:包括下丘腦閉經(壓力、減重、鍛煉、神經性厭食及其他)、Kallmann綜合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前體細胞移行異常)和促性腺激素缺陷等。典型的表現(xiàn)是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FSH低、E2低而泌乳素和甲狀腺素正常。
WHOⅡ型:臨床上所碰到的大部分患者。即具有正常促性腺激素的卵巢功能紊亂,伴有不同程度的無排卵或月經稀發(fā)。包括:PCOS,卵泡膜細胞增生癥和HAIRAN綜合征(多毛,無排卵,胰島素抵抗和黑棘皮癥)。典型表現(xiàn)是:FSH、E2和泌乳素正常,但LH/FSH常異常升高。
WHOⅢ型:患者主要是終末器官的缺陷或抵抗,表現(xiàn)為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包括卵巢早衰和性腺發(fā)育不全(卵巢抵抗)。典型表現(xiàn)為FSH及LH升高,低E2。這類患者的特點是對誘發(fā)排卵的反應差,卵巢功能已減退。
(3)免疫性不孕目前與不孕有關的自身抗體分兩類: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和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
前者指針對存在于不同組織的共同抗原的抗體,如抗磷脂抗體(APA)、抗核抗體(ANA)、抗DNA抗體等;后者指只針對某個特異性器官組織自身抗原的抗體如抗精子抗體(ASAb)、抗卵巢抗體(AOVAb)、抗子宮內膜抗體(AEMAb)和抗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抗體(AhCGAb)等。目前對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針對的抗原性質比較了解,檢測APA和ANA的技術也較為成熟和標準,臨床資料豐富;
而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針對的抗原成分復雜,檢測的標準化程度低,它們與不孕的關系亦因檢測數(shù)據分析、統(tǒng)計困難而不易明確,從而影響對自身抗體陽性的不孕患者的處理。
(4)不明原因的不孕一對不孕夫婦所檢查的各項指標都正常,而不孕原因又無法解釋的時候,即診斷為不明原因的不孕癥。推測不明原因不孕癥的病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①不良的宮頸分泌物影響;
②子宮內膜對早期胚胎的接受性較差;
③輸卵管的蠕動功能不良;
④輸卵管傘端拾卵功能缺陷;
⑤黃素化不破裂綜合征;
⑥輕微的激素分泌欠佳,如黃體功能不足;
⑦精子和卵子受精能力受損;
⑧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
⑨免疫因素,如抗精子抗體、抗透明帶抗體或抗卵巢抗體;
⑩腹膜巨噬細胞功能異常;腹腔液中抗氧化功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