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反應性疾病,好發(fā)于頭面部、臀部及四肢屈側,頭面部多見于兩頰及前額。主要的臨床特點為滲出性丘疹和瘙癢,容易復發(fā),瘙癢發(fā)作時可致嬰兒寢食難安、哭鬧不止。

病因
病因方面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同時因嬰幼兒皮膚嬌嫩,角質層尚未發(fā)育成熟,真皮層較薄,纖維組織稀少,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弱,易受生活中各種外界環(huán)境因素刺激。外因主要是指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常見的致敏物包括異種蛋白、食物和洗護用品中的化學添加劑等。
表現
新生兒濕疹表現為在干燥發(fā)紅的皮膚上,出現密集丘疹,可形成水皰,繼而糜爛、滲液、結痂和脫屑,常有合并局部細菌感染。

新生兒濕疹護理與治療
新生兒濕疹的管理三分在于治療,七分在于護理。
護理主要包括飲食管理、皮膚護理和一般護理三部分。
1、飲食管理
盡量查找可疑過敏原,首先觀察小兒是不是食物過敏,如牛奶、雞蛋清等異種蛋白。
(1)提倡母乳喂養(yǎng)。
觀察母親吃魚、蝦、蟹等動物食品后,患兒濕疹是否加重,如果是,母親則需要避免食用這類食物
母親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2)如疑牛奶過敏
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以減少可疑致敏物
選擇低敏配方奶粉
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jié){代替牛奶
(3)如疑雞蛋清過敏
單給蛋黃
由少量蛋清開始,逐漸加量
哺乳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4)輔食要逐樣添加,量由少到多,觀察孩子有無新發(fā)皮疹
(5)在均衡營養(yǎng)的基礎上控制飲食
2、皮膚護理
選擇純棉面料的貼身衣物,而非毛絨、蠶絲或化纖面料的衣物;衣物不宜過厚、過緊
防止接觸有刺激性的物質:如堿性肥皂、過熱的水、有刺激性的浴液等
洗澡不宜過頻,浴后于皮膚干燥處外用潤膚乳霜(避開皮膚破損或滲出較重處)
皮膚保持清潔、滋潤
每日用潔凈的溫水快速清洗濕疹患兒皮膚,清洗后涂藥
避免患兒搔抓(雙手可佩戴棉套;保持雙手清潔;剪指甲)
3、一般護理
保持環(huán)境的清潔、通風和涼爽,高溫高濕環(huán)境可使瘙癢加重
床鋪保持干燥、清潔,隨時更換床單
如有明確過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新生兒濕疹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局部外用藥物
小兒濕疹的外用藥物需依據患兒濕疹臨床表現及類型的不同選用適合的藥物。急性期滲出較重時以冷濕敷治療為主,亞急性期滲出較輕時可外用硼鋅糊等糊劑,慢性期或皮疹初發(fā)但尚無滲出時可外用軟膏或霜劑。
2、全身用藥
瘙癢或炎癥較重時,可口服抗組織胺類藥物,目前首選二代抗組胺藥,如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可減輕皮疹瘙癢,并有一定抗炎效果。我院常用于小兒的抗過敏藥包括開瑞坦糖漿或仙特明滴劑。
3、過敏原檢測
如有呼吸道癥狀,或考慮過敏反應與食物相關,可行吸入組或食入組過敏原過篩試驗。吸入組包括戶塵螨、花粉、貓狗毛等,食入組包括牛奶、雞蛋清、蝦、蟹、貝、腰果、花生、桃、芒果、菠蘿等。檢測結果對家長有提示意義,但并不是對某種物質過敏就要絕對避免,輕度過敏的物質甚至可以在密切觀察的情況下,從少量開始嘗試食用,觀察小兒的反應,如過敏癥狀不明顯再逐漸加量,以幫助孩子逐漸耐受之。
4、其他
(1)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可控制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不良反應較多,故應慎用。
(2)抗生素:滲出較重或可疑感染的皮損可合并應用外用抗菌藥物;如有明確細菌感染或伴有發(fā)熱等系統癥狀的病兒,可系統應用抗感染藥物。
預后
預后方面,濕疹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即使短時控制不滿意,隨著斷奶時間的延長,一部分孩子也會逐漸緩解。長期反復發(fā)作的濕疹需考慮特應性皮炎的可能,治療和護理方面需更加積極和仔細。
總之,濕疹發(fā)作期間,喂養(yǎng)要精心、護理要耐心、觀察要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