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膿皰瘡病是怎么引起的?嬰兒不會沒有原因就患上膿皰疹,這肯定是原因的,究竟嬰兒膿皰瘡是怎么引起的呢?如果您想知道的話,就趕緊看看下面由小編準備的文章,了解一番吧!

新生兒膿皰病多從帶菌醫(yī)護人員或患兒母親身上感染。由凝固酶陽性、噬菌體Ⅱ組71型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觸傳染所致。

由于嬰兒皮膚稚嫩,抵抗力弱,同時初次接觸細菌,對細菌特別敏感,再加上營養(yǎng)不良、氣候濕熱、過度保暖、皮膚多汗浸漬等誘發(fā)原因,而給化膿菌的侵入和繁殖造成了良好條件。在嬰兒室、哺乳室中,一旦發(fā)現此病,必須嚴格消毒和隔離。

1、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各種毒素:
其中表皮剝脫松解毒素先行其道,它能松解表皮細胞間的連接,使其他毒素更易入侵。部分毒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可引起畏寒、發(fā)熱;甚至金葡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的發(fā)生。
2、薄弱的皮膚屏障:
新生兒皮膚薄嫩,分泌功能尚未充分發(fā)育,表皮寄生的“常駐菌群”尚未完全形成而易于感染,感染后通過自家接種易泛發(fā)全身,或互相傳染而造成在新生兒室內的流行。
3、微弱的體液免疫:
新生兒血清的IgG低于正常,而且通過胎盤的母體IgG也缺乏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患兒難以抵擋細菌的感染和再感染,尤其見于早產兒和營養(yǎng)不良的新生兒。
4、異常的變態(tài)反應:
(1)Ⅱ型變態(tài)反應:從繼發(fā)急性腎炎的膿皰瘡患兒中,分離到的致病菌株和腎小球基底膜間具有共同抗原,機體所產生的相應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結合,引起Ⅱ型變態(tài)反應造成腎臟的免疫損傷。
(2)Ⅲ型變態(tài)反應:致病菌株的M蛋白所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引起免疫損傷。真皮上部血管擴張、充血,有中度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為角層下水皰,皰內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球菌、纖維蛋白。皰底棘細胞海綿形成,或見少量棘層松解細胞,中性白細胞滲入棘細胞之間。

1、膿皰瘡屬于接觸性傳染,常和發(fā)癢的皮膚病合并發(fā)生,尤其常見于濕疹與痱子。膿痂疹又稱“黃水瘡”,水流到哪里,哪里即引起水皰且傳染迅速,一旦發(fā)現寶寶生有膿皰瘡時,爸媽應立即帶寶寶就醫(yī)診治。
2、在護理新生兒前必須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新生兒要勤洗澡,勤換衣服,衣服要柔軟,避免皮膚損傷,而且不要讓孩子過熱,夏天室內要通風。
3、為了防止膿皰瘡的發(fā)生,平時宜避免損傷皮膚,勤洗澡、勤換衣褲。出汗多的要隨時用干毛巾或手帕吸干,使皮膚保持干燥清潔。
4、保持適當睡眠或補充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可增強抵抗力。
5、常幫寶寶洗手且勤剪寶寶指甲,避免因搔癢抓破皮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