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沖洗,家長應該帶孩子去沖洗,用流動的冷水沖洗30分鐘,一定要第一時間。2、脫衣服,在被水沖過以后,不要關水,可以一邊沖水,一邊給孩子脫掉身上的衣服。動作一定要小心,萬一皮膚還存在粘連,這時候去除很容易拉扯壞皮膚,所以應該小心點。3、浸泡,衣服能脫掉最好,接著把孩子浸泡在涼水中,持續(xù)10-30分鐘。4、蓋住患處,家里如果有無菌紗布,就把無菌紗布浸泡在冷水中,取出后覆蓋在傷口處,這樣再送孩子去醫(yī)院。如果沒有無菌紗布,干凈的毛巾也是可以的。5、迅速送醫(yī)治療,送醫(yī)前如果有干凈的水杯或水瓶,就接點冷水,去醫(yī)院的途中可以分幾次澆在傷口處。總結一下就是五個字:沖、脫、泡、蓋、送。

這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正確的,爸爸媽媽們記住了嗎?當然還有一些涂醬油、抹牙膏,這些土方法,爸爸媽媽還是丟掉吧。面對大面積的燙傷,真正的急救方法,我們可以一起來分析一下。

1、沖洗
家長應該帶孩子去沖洗,用流動的冷水沖洗30分鐘,一定要第一時間。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被燙傷,如果是隔著衣服燙傷,第一反應是查看孩子的傷情。于是會迅速脫掉孩子的衣服,但要記住,這個方法是大錯特錯的!
因為孩子如果是大面積的燙傷,皮膚會出現(xiàn)潰爛,這時候會和衣服粘在一起,如果直接用手揭開,那么意味著什么,我想爸爸媽媽應該不敢想。就像是上學時候我們用透明膠修改寫錯的地方一樣,一粘一撕,錯誤的地方就被粘在了透明膠上。那么換在燙傷上也是如此,孩子的皮膚可能就被你的動作給扯壞。不要再犯我們班主任犯過的錯誤了。
第一步應該是迅速抱孩子去沖洗,期間不要用手去觸碰孩子的患處,大約沖30分鐘。
這樣做是為了幫孩子鎮(zhèn)痛,因為燙傷時的灼熱感,會讓孩子疼痛難忍,冷水能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而且沖水也是為了讓衣服和皮膚剝離,防止熱量繼續(xù)深入皮膚造成深度燙傷。

2、脫衣
在被水沖過以后,不要關水,可以一邊沖水,一邊給孩子脫掉身上的衣服。動作一定要小心,萬一皮膚還存在粘連,這時候去除很容易拉扯壞皮膚,所以應該小心點。如果有地方粘連了,那就用剪刀剪開,但必須確保孩子不掙扎,否則就不要再去強制揭開了。

3、浸泡
衣服能脫掉最好,接著把孩子浸泡在涼水中,持續(xù)10-30分鐘。這也是為了防止熱力繼續(xù)向皮膚深層傳導,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導致傷口更深,而且孩子會覺得更疼。所以把孩子浸泡在水中,還能減少孩子的疼痛,減少皮膚往外滲出組織液,從而減少或避免出現(xiàn)水泡,因為水更像是封層,封住了傷口。

4、蓋住患處
如果燙傷面積小,那么通常到第三步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很好的緩解了,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上藥了。但如果燙傷面積大,那就必須要送往醫(yī)院。但是送至醫(yī)院的這段路程,孩子的傷口可能還會很疼,因為離開了冷水,而且還有可能因為接觸不潔之物發(fā)生感染。
這時,家里如果有無菌紗布,就把無菌紗布浸泡在冷水中,取出后覆蓋在傷口處,這樣再送孩子去醫(yī)院。如果沒有無菌紗布,干凈的毛巾也是可以的。這也是為了讓傷口減少滲出,而且涼涼的也能緩解寶寶的疼痛感。
也許你會說這樣做的話紗布、毛巾不也會粘在傷口上嗎?其實不必擔心的,因為毛巾或是紗布都是浸泡過冷水的,而且就算粘連了,到醫(yī)院后,醫(yī)生有專門的液體,可以將粘連面分開的。

5、迅速送醫(yī)治療
送醫(yī)前如果有干凈的水杯或水瓶,就接點冷水,去醫(yī)院的途中可以分幾次澆在傷口處。
總結一下就是五個字:
沖、脫、泡、蓋、送。
這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正確的,爸爸媽媽們記住了嗎?不要再亂用土方法了!像是涂醬油,醬油中有鹽分,只會刺激傷口讓孩子更疼更痛苦,牙膏中的成分也會刺激傷口,這些一不小心都容易讓傷口感染甚至留疤。所以,爸媽應該學習一些必備的寶寶急救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