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的作品《小桔燈》簡介推薦理由、讀后感
《小橘燈》是作家冰心的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文章形象地刻畫了一位在艱難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堅強的農(nóng)家少女的形象。作者從小處著手,選取了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與“我”攀談、做小橘燈送“我”這幾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將一個早熟、堅強、勇敢、樂觀、善良、富于內(nèi)在美的鄉(xiāng)村貧苦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敘事之后所寫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它深化了主題,揭示了小橘燈的象征意義——象征著蘊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象征著光明。
《小橘燈》一文,既承繼了早期作品的特點,又表現(xiàn)了冰心對舊中國的控訴,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滿活力的精神力量。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推薦理由
★“世紀老人”冰心充滿童心大愛的生命贊歌。
★一部凈化心靈的純真讀本。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讀物,中小學生課外必讀的經(jīng)典之作。
★于潛移默化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全面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冰心的經(jīng)典散文《小桔燈》命名,其中收錄了包括《小桔燈》《故鄉(xiāng)的風采》《我和玫瑰花》在內(nèi)的68篇經(jīng)典散文,是一部以愛、美、善為謳歌主題的兒童文學散文集。
在書中,冰心女士以飽蘸濃厚感情的筆抒寫對兒童的深切關(guān)懷,對家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以及對生活的無比熱愛。這些作品,題材豐富多樣,構(gòu)思別具匠心,文字質(zhì)樸純真,筆鋒細膩靈動。
同時,作為《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讀物,本書在開闊中小學生閱讀視野,提高中小學生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提升中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書堪稱一部中小學生課外必讀的經(jīng)典之作。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她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代表作有:詩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拾穗小札》等;小說集《超人》《去國》等;另外,她還翻譯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吉檀迦利》《飛鳥集》等作品。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得到海內(nèi)外讀者的一致贊賞。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媒體評論
有你在,燈亮著。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著名作家 巴金
冰心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寬廣人性是它的生命力,雖然作品數(shù)量很少,而且沒有長篇,但冰心那富有聲音的作品,以及對人性的一種側(cè)面的仔細的洞察,就像《小桔燈》一樣,賦予我們以溫暖心房的光芒。 ——著名學者 萩野脩二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創(chuàng)作背景
1957年1月19日,春節(jié)將至,老作家冰心應(yīng)《中國少年報》之約,寫了一篇題為《小橘燈》的散文。散文于1957年1月31日在《中國少年報》發(fā)表。這篇散文后來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
冰心在寫這篇文章時,想到了十二年前(1945年)春節(jié)前夕的一件往事,就把這件事作為寫作材料,寫進了這篇作品。那時,冰心住在重慶郊區(qū)的歌樂山。山下有一所醫(yī)學院,其中幾位老師和學生還是作家的熟人。上山不遠有一塊平地,名叫蓮花池,池邊有一個鄉(xiāng)公所,樓上有公用電話,門外擺著一些賣水果、花生和糖塊的攤子。往來的各種車輛也常常停放在那里。冰心就決定以這個地方為背景,展開她要寫的故事。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讀后感600字
輕輕翻開飄著淡淡墨香的紙張,一陣激動。哦,那不僅是激動,那也是一種愛國。順著文字鋪開的小路,領(lǐng)悟戰(zhàn)爭年代的愛國……
《小桔燈》反映了1945年抗戰(zhàn)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美好安定的生活的向往,贊揚了這些革命者的鎮(zhèn)定自若,英勇無畏和樂觀的精神。
《小桔燈》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忍地逮捕和屠殺地下黨,白色恐怖籠罩著重慶。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樣的厄運:父親被迫離家,母親慘遭毆打。面對著天災(zāi)人禍,小女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幫助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了《小桔燈》,讓我無時無刻不在反思: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已懂得會為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呢?如今的七八歲的孩子們不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們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結(jié)尾寫了小女孩為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雖然只有朦朧的光芒,但是它象征著可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著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征著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戰(zhàn)爭是殘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可是它是我們今天這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的最好證人。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坐享其成,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今天,我們可以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播種希望的種子。明天,我們可以用汗水,心血,知識去收獲成功,收獲希望,用它們?nèi)c綴美好的明天,用它們把祖國建設(shè)得更好。努力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用我們的行動去證明,我們能行,我們能夠把祖國建設(shè)得更好!我們的心中,那盞小桔燈將“永不熄滅”,因為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決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燭光!
輕輕合上最后一頁,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奮斗的力量。回首已走過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發(fā)現(xiàn)前方有著一盞“永不熄滅“的小桔燈在為我點亮前進的方向……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讀后感600字
一本散發(fā)著墨香的《冰心作品集》擺在我面前,那淡雅樸素的封面,那用真情織成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渴望,一次又一次地去翻閱它,品味它。
不知不覺,看到了著名文章“小桔燈”三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平日里爸爸經(jīng)常跟我提起“小桔燈”這個名字,今天看到《小桔燈》這篇文章時,好奇心便一個勁地“慫恿”我快點把這篇文章讀完。
《小桔燈》這篇文章內(nèi)容雖然不多,但震撼力很強。讓讀者讀完之后,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悟。文中輕描淡寫了一個地下共產(chǎn)黨員的女兒。小姑娘的父親是一位地下黨員,因黨組織受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因受到追蹤特務(wù)的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一樣驚慌,而是能夠替大人做事。對一個只有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小小的年紀,就要擔起這么重的擔子!當我讀到“她獨自一人上山,到鄉(xiāng)公所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靜的回答了作者問的話之后。”我感到她多么地勇敢、鎮(zhèn)定啊!就是因為她的堅強,她的勇敢,讓我相信總有一天小女孩的爸爸一定會回來,家庭幸福美滿,日子一定會“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
當讀到,小姑娘她們的年夜飯是紅薯稀飯時,我的眼淚就像泉水一樣不斷地流著,沒有絲毫要停止的意思。因為我想到了自己,想到我現(xiàn)在的生活。今天,我們不僅僅是過年能吃上非常豐盛的晚餐,而且平時的飯菜也比小女孩的年夜飯好上一百倍。可不懂事的我們,放學回家后,看見父母早已準備好的飯菜,還挑三揀四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比一比那個小姑娘,我們感到臉上一陣陣的發(fā)熱。
同樣的童年,不同的命運,更激起了我對新中國的熱愛。我們知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必須珍惜現(xiàn)在幸福的童年生活。我愿像小姑娘那樣以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建設(shè)作出貢獻。愿這盞小桔燈,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明燈,而這恰恰印證了林清玄先生對《小桔燈》的題詞――“以愛為燈,以美為光”。
冰心的作品《小橘燈》作品原文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jié)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xiāng)村的鄉(xiāng)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墻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兒,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fā)紫的嘴唇,頭發(fā)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XX 醫(y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XX醫(yī)院的電話號碼嗎?” 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y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 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噔、噔、噔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報紙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fā)陰沉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墻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cè)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fā),和腦后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xiàn)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么?”她笑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guī)淼拈僮樱湍贸鰜矸旁诖策叺男“郎稀K龥]有做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橘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探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xiàn)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遞給我說: “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nèi)。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jīng)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橘燈,便問我從哪里來。我說:“從…… 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么認得他?去年山下醫(yī)學院里,有幾個學生,被當做共產(chǎn)黨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蹤了,據(jù)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消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jié),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原載1957年1月31日《中國少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