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魚腹疾
河魚:腹疾的隱稱,因為魚的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故借指腹瀉。
近義詞:河魚之疾、河魚之患、腹心之疾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無社素識叔展,故因卯使呼之。曰:'有麥麹(qū)乎?'曰:'無有。''山鞠( jū)窮乎?'曰:'無。''河魚腹疾,奈何?'曰:'目于井而拯之。'"
譯文: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蕭邑有個叫還無社的大夫和楚大夫申叔展是莫逆之交,他央求申叔展救他。申叔展問他:'你有麥曲嗎?'答:'沒有。'又問:'你有山鞠窮嗎?'又答:'沒有。'申叔展拐彎抹角地說:'沒有這些藥,要是像河魚那樣肚子里生病怎么辦?'還無社說:'等魚游到枯井洞時再來救他們。'"
河魚腹疾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準備攻打宋國的蕭邑。宋國自知自己國家兵弱民窮,無法對抗強大的楚國,但是為了逼迫楚國退兵,宋國也是想盡了辦法。剛好楚國的公子丙和一些大臣在宋國蕭邑為質。
于是宋國有大臣向宋國國君進言建議扣下楚國的公子丙等大臣,脅迫楚國退兵。宋國君知道這是不是很正義的事情,但是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于是只好將楚國的公子丙等大臣抓起來關進監(jiān)獄,并威脅楚國立即退兵。
楚王見宋國扣下了自己的兒子和諸多大臣,為了他們的安全考慮,只好撤兵。這樣,宋國蕭邑之圍就解了。但是楚軍撤退后,蕭邑的人十分氣憤,認為楚國持強凌弱,不把宋國放在眼里,要給楚國人一些顏色瞧瞧。于是下令將除了公子丙以外的幾個大臣全部殺掉。
楚王見宋國言而無信,居然敢處死自己的大臣,氣急敗壞,又立即發(fā)兵把宋國的蕭邑圍得水泄不通,攻下蕭邑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蕭邑城內一時亂作一團。
在蕭邑城有一個叫做還無社的大夫,他和楚國的大夫申叔展是莫逆之交,這時,申叔展見還無社在喊他,可是兩軍對壘,當然不便談什么話。申叔展想:明天城一攻破,我這位朋友一定要狼狽躲藏,這么冷的天,真夠受的。便說:“喂,你有麥曲嗎?”還無社說:“沒有!”申叔展又說:“你有山鞠( jū)窮嗎?”麥曲和山鞠窮都是御寒的藥物。申叔展的兩句問話,都暗示還無社即將遇難,可是還無社沒有聽懂,回答第二次問話時,仍然是:“沒有!”申叔展于是再說:“河魚腹疾,奈何(受涼拉肚子,你怎么辦)?”還無社這才聽明白了,便說:“那么請從枯井里救人吧!”申叔展也聽懂了還無社的用意,于是,最后說:“井上蓋些茅草就行!”第二天,蕭邑城被攻下,申叔展找到一口上有茅草為標記的枯井,叫一聲“還無社”,還無社果然答應著從桔井里爬出來了。
于是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總結出成語“河魚腹疾”,因為魚的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現(xiàn)在借指腹瀉。
舉例
他今天的河魚腹疾,實在是昨天吃多了剩菜導致的。
前幾天我染上了河魚腹疾,害的看了幾天醫(yī)生,今天才下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