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樓去梯
比喻進行極其秘密的謀劃。也比喻誘人上當(dāng)。亦作“上屋抽梯”。
近義詞:上樹拔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落井下石
反義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
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譯文: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有一次)劉琦就請諸葛亮到后花園去游賞,一同登上高樓。在喝酒吃飯的時候,劉琦就叫人拿開梯子,接著對諸葛亮說:‘今天(我們兩人在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話從你的嘴巴說出來,進入我的耳朵里來,您可以說了吧!’”
上樓去梯的故事
后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qí),不喜歡長子劉琮(cóng)。劉琮的后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
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講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驪姬居心險惡,只得逃亡國外。申生為人厚道, 要盡孝心,侍奉父王。
一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驪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里知道,準(zhǔn)備去吃,驪姬故意說道, 這膳食從外面送來,最好讓人先嘗嘗看。于是命左右侍從嘗一嘗,剛剛嘗了一點, 侍從倒地而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殺父奪位,決定要殺申生。申生聞訊,也不作申辯,自刎身亡。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開了 后母,終于免遭陷害。
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
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后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 的謀略。這種誘敵之計,自有其高明之處。敵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當(dāng)?shù)模裕?你應(yīng)該先給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給以方便。等敵人“上樓”,也就是進 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圍殲敵人。
舉例
他盡是干些上樓去梯之類的壞事。
股票市場中,上樓去梯之所以經(jīng)常被主力所利用,在于利誘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