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怎么辦?5本書,拯救你那張害羞的嘴
今天推薦的5本書,讓你理性抬杠。
1
獅城舌戰(zhàn)

1993年,首屆國際大專中文辯論賽在新加坡舉辦,復旦大學辯論隊代表大陸參賽,舌戰(zhàn)獅城,奪得冠軍。成為了華語辯壇不朽的經典。
復旦辯論隊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四位辯手也成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偶像。
隨后復旦大學出版《獅城舌戰(zhàn)》一書,還原了比賽過程,書中收錄了半決賽和決賽辯詞,一度成為當年全國最暢銷的書。2004年,這本書又出了十年珍藏本,回訪了姜豐、嚴嘉、季翔、蔣昌四位辯手10年間的不同際遇。
2
學會提問

作者: (美)尼爾•布朗 斯圖爾特•基利
有時候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如果在你的家鄉(xiāng)投資建一座核電廠,你會支持還是反對?
如果學校出于安全考慮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安全檢查,你會高興還是憤怒?
專家說股市要跌、房價要漲,或者激烈地唱著反調,你相信誰?質疑誰?為什么?
面對別人兜售的觀點,你明明覺得有什么不對勁,可一時又很難找到突破口反駁。學會使用批判性思維,你可以提出關鍵問題,穿透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直達本質。
小編提一個建議: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這本書地精髓,大家最好用它所提供的這把仿佛天底下任何盾都戳得破的矛,去戳戳它自己,看看會有什么結果。相信在這個批判的批判過程中,我們都會淘到新的金子的。
3
公正

作者:(美)邁克爾·桑德爾
這本書是根據(jù)邁克爾·桑德爾哈佛大學公開課整理的文字版,邁克爾·桑德爾是哲學家,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座教授,當代西方社群主義(共同體主義)最著名的理論代表人物,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講席教授”之一。
安樂死是否應該得到法律許可?
一條命是否不如十條命貴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桑德爾提出許多道德困境,讓我們在尋找公正的旅途中,領略思辨的價值和魅力。
小編讀后:
給這本書寫書評其實是件很難的事。當然如果我是出版社的槍手,可以毫不費力地東拉西扯出五千字,可是這樣做沒有意義。因為桑德爾的思想,以及這本書的價值,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了。
《公正》不是嚴格的哲學著作。桑德爾通過大量的例子,分析了關于理解“公正”的三種進路,最后攤牌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因為是最后表態(tài),所以就這些例子和分析而言,作者賦于了讀者比較多的思考空間,至少我是把它當成一種衡量的尺度,來檢驗自己的判斷原則。
至于桑德爾本人,他主張公正是“德性”的,這個“德性”貫穿了他對于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全部思考。
4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作者:羅伯特•所羅門&凱思林•希金斯
smart is the new sexy。
哲學就是對智慧的愛。
這本書引導讀者進入真正思考的大門。他不像一般哲學導論著作那樣按照事件發(fā)生的順序羅列哲學史上的一些觀點,而是完全把讀者當成一點都不了解哲學,按照一些大問題來組織材料,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讀者會自然而然地進入哲學的殿堂,在不知不覺中熟悉哲學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觀點,對許多問題重新進行審視,真正享受思考的樂趣。
腦子是個好東西,用起來啊!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體會之一是,哲學真正關乎于自己的疑問和自己給自己的解答。從源頭上看,西方哲學的起源是“愛智”,那些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都是不滿足于人們普遍接受的觀念,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追尋那個終極的解答。之所以這種追尋是超越性的,是擺脫實用性與功利性的,就是因為它是這種對內心疑問的不斷追問,對已有解答的不滿,正如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為什么是那么無知”。之所以那種思維方式如此思辨,甚至“怪異”,正是因為他們不在乎他人的意見,不希望自己的頭腦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5
與社會學同游

作者:(美)彼得·伯格
社會如戲,我們都是演員。社會是個大監(jiān)獄,我們都是被困其中的囚徒。
“我們可以停止木偶的演出動作,抬頭仰望并感知操縱我們的那一套木偶線。這個停止演出的動作是我們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意識到“人生如戲”,然后跳出來看戲,是不是很機智?
游,可以悠閑游戲,是謂嬉游,可以激懷仗劍,是謂游俠。但不可以隨波逐流,機械隨團被各種忽悠導游導購。
這不是與社會學同游,而是與伯格同游社會學(這位導游不僅用自己的解說影響你的觀感,而且也不可能帶你看所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學伯格的理論姿態(tài),與他同游于社會。
至于這是他所說的自由,還是后人所指的文青不靠譜,你自己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