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日三秋的意思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近義詞:寸陰若歲
反義詞: 一刻千金
2、一日三秋的典故
這個成語出自于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王風?釆葛篇:
《詩經(jīng)·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全詩的意思是:
那個采葛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個采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系孔子嫡孫)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政事不和,朝臣多為讒人所諂,所以人們都十分懼怕讒言,一日不見君王,生怕又去聽信讒言。實際上這是一首愛情民歌,描寫小伙子對姑娘們的懷念。采葛為織布,采蕭為祭祀,采艾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勞動。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個秋季,九個月)。把不見的“一日”夸張為“三個月”、“三個季節(jié)”甚至“三年”那樣長,用這種有悖常理的寫法,無非是為了極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
想起一個故事:有一次,愛因斯坦跟人解釋相對論:“炎炎夏日,要是你坐在一個火爐前,一定是度日如年,但如果坐在一個美女身邊,那就度時如秒,快得很了。”從《采葛》來看,幾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在談情說愛的時候早已經(jīng)理解了什么是相對論了!
呵呵,雖然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nèi)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流傳千古,后人并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而詩中的“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也被后世演化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作為成語活在人們口頭,成為后人表達思念之情的常用語。
3、一日三秋舉例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
《紅樓夢》第82回:“好容易熬了一天,這會兒瞧見了你們,竟如死而復生的一樣。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
和她整日廝守在一起沒什么感覺,但分別后一日三秋的感覺就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