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菲的世界》簡介推薦理由、讀后感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guān)于西方哲學史的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
《蘇菲的世界》推薦理由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醒目的印在書腰上的問題你是否真的思考過?還是你思考到什么程度?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會有我呢?
《蘇菲的世界》一本風靡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已翻譯成54種語言出版,全球銷售超過三億冊,獲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國圖書大獎。
《蘇菲的世界》內(nèi)容推薦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zhí)K菲轉(zhuǎn)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xiàn)實出現(xiàn)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迥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
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作者簡介
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世界級的挪威作家,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奧斯陸,大學時主修哲學、神學以及文學,并于奧斯陸大學獲得斯堪那維亞文學系挪威文組的學位,曾擔任文學與哲學教師,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以來,已成為當代最重要的北歐作家。其后10年他在芬蘭教授哲學,于1991年成為一位全職作家。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后,成為挪威、丹麥、瑞典和德國的暢銷書,銷量達到300萬冊。已有30多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quán),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售量超過三億冊。
喬斯坦·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diào)融入小說情境,他的作品動人心弦,啟發(fā)無數(shù)讀者對個人生命、對歷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討。
喬斯坦·賈德除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啟發(fā)讀者對于生命的省思外,對于公益事業(yè)亦不遺馀力。他于1997年創(chuàng)立“蘇菲基金會”,每年頒發(fā)十萬美金的“蘇菲獎”,鼓勵能以創(chuàng)新方式對環(huán)境發(fā)展提出另類方案或?qū)⒅吨T實行的個人或機構(gòu)。
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于挪威,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多年,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執(zhí)著于人的本質(zhì)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設(shè)立挪威環(huán)境與發(fā)展獎項——“蘇菲獎”。
《蘇菲的世界》作品評價
賈德這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可謂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實證明了哲學并不是脫離現(xiàn)實的學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寫的東西。——《德意志星期日匯報》
該書是一個將學術(shù)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習哲學概論的人,可以把它作為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而學習過此門課程但已忘卻大半的人,本書則是溫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美國《新聞周刊》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卓爾不群,同時有多年擔任哲學教師的經(jīng)歷,《蘇菲的世界》一書有助于使讀者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游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世界哲學史,而絲毫不產(chǎn)生任何枯燥厭煩的感覺。 ——著名作家與評論家 馬德蘭·藍格爾
哲學不是萬靈丹,但是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會陷于心靈封閉與終結(jié)。這或許是本書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為了使人從困惑到覺悟,本書提供了一盞明燈。——哲學教授傅佩榮
《蘇菲的世界》可以當做哲學啟蒙書來閱讀。它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則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xiàn)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要義嗎?——知名作家 南方朔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00字
我懷著好奇,輕松的心情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去認識這個神秘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無窮的奧秘。
主人公蘇菲隨著一連串的匿名信,明信片以及記載著哲學內(nèi)容的紙進入了一個詭異的世界,帶著"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的兩個問題降下了神秘的色彩。
"蘇菲的世界"是個現(xiàn)實的世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自盤古開天地,由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每一次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換,產(chǎn)生著巨大的沖擊,一次次沖破野蠻的桎梏,進而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文明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個自由的世界。宗教與非宗教,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存在,人類社會極富有包容性,"上帝","真主","耶穌"與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同在。前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給予人類無限寄托和莫大的安慰;后者,使人類的自由插上理想的翅膀,進入一個現(xiàn)實的自由的世界。這種包容,使得人類社會相互依存,揚長避短,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個充滿理想的世界。自從"耶穌"的誕生,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較量就從未停止過,人類的文明與野蠻的斗爭不斷譜寫新的記錄。故人類對于自由的向往,理想的追求也從未停止過。今天,盡管社會制度的不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社會道德標準的不同,但蘇菲的世界理念與時代的發(fā)展是共同的。
"蘇菲的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在蘇菲的世界里,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還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是宇宙在膨脹,還是在收縮 "等問題充滿其間,揭示了宇宙的無窮奧秘,預(yù)示著人們對未來世界不斷探索。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存在的角度觀察世界,從中逐步認識世界,掌握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但認識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還在于改造這個世界,所以,蘇菲的世界不僅是個哲學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充滿哲學的世界。
通過蘇菲故事的敘述,使我認識了一個精彩的世界。走出"蘇菲的世界",我感到并不輕松。世界如此豐富多彩,社會如此日新月異,方顯得我們更加渺小,社會責任更加重大。特別是在今天,尤其生活在上海大都市中,更是激奮不已。社會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光明的前景,時代為我們繪制了美好的藍圖,但理想與現(xiàn)實是有一定的距離的,這就是說我們還將付出艱辛的勞動。
讀完《蘇菲的世界》,不僅是讓我領(lǐng)略了哲學世界的風采,也讓我感到擁有對任何事物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多么可貴,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會對大千世界激起多么大的熱忱。因而,我有了新的自我準則――挖掘好奇心,孜孜不倦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奧秘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00字
“你是誰?”這就是蘇菲世界給我的1個很簡單但是卻又意味深長的問題。
就像主人公蘇菲一樣,在她的生活中簡單的語言加上離奇的故事就為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shù)、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jié)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當一本書真正的被讀完時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對自己都將有1個很不解的困頓,我們是誰,我們真的存在嗎?我們的生命從何而來?我們又將去向何方?有時自己就試問自已,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jīng)存在過?真無法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迄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種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這些問題是那樣的深奧,不過可以欣慰的是我們在讀書在擴展自己的視野,不論是生命的還是心靈的。
我原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guān)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shè)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用哲學思考著世界,在我們的世界用心過好每一天的生命。歡喜也好哀愁也罷,學著自己書寫自己的生命哲學華章。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00字
在上學期間就經(jīng)常聽到《蘇菲的世界》,跑了幾次圖書館都一落而空。這么搶手的書,難怪會這么熱,盡管不知道這書是關(guān)于什么方面的內(nèi)容,但還是想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碰巧,在入住華農(nóng)宿舍期間,我剛好看到的堂妹的書架上有這本書……
《蘇菲的世界》可以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了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luò)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
《蘇菲的世界》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鐘,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yīng)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并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
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shè)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在這部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guān)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
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蘇菲的世界》經(jīng)典語錄
【1】:“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問候,并結(jié)伴同游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2】: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 --賈德 《蘇菲的世界》
【3】:這個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歡我,我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只能說很多人還不了解我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4】:真正的知識來自內(nèi)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nèi)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5】: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chuàng)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6】:在整部哲學史中,哲學家們一直想要探索人的本性。但薩特相信,人并沒有一種不變的“本性”。因此,追求廣泛的生命的“意識”是沒有用的。換句話說,我們是注定要自己創(chuàng)造這種意義。我們就像還沒背好臺詞就被拉上舞臺的演員,沒有劇本,也沒有提詞人低聲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該怎么活。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7】:使我們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和諧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各種沖動。例如我們的野心和愚妄。但如果我們體認到每一件事的發(fā)生都有其必然性,我們就可以憑直覺理解整個大自然。我們會很清楚地領(lǐng)悟到每一件事都有關(guān)聯(lián),每一件事情都是一體的。最后的目標是以一種全然接納的觀點來理解世間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8】:佛洛依德宣稱,我們每天的生活里面都充滿了這類潛意識的機轉(zhuǎn)。我們時常會忘記某個人的名字,在說話時摸弄自己的衣服,或移動房間里隨意放置的物品。我們也時常結(jié)結(jié)巴巴或看似無辜地說錯話,寫錯字。但佛洛依德指出,這些舉動事實上并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是意外的或無心的。這些錯誤事實上可能正泄露我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秘密。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9】:孩子,我們并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里,我們身上也扛著歷史。不要忘記你在這個房間內(nèi)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曾經(jīng)是嶄新的。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0】:“我們可能會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我們甚至可能成為我們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隸。獨立與自由正是我們超脫自我的欲望與惡念的方法。”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1】:有人說藝術(shù)家有一種“創(chuàng)造宇宙的想象力”。當他內(nèi)心充滿藝術(shù)的狂喜時,他可以跨越夢境與現(xiàn)實的藩籬。年輕的藝術(shù)天才諾瓦里思曾經(jīng)說過:“人生變成了一場夢,而夢境成為現(xiàn)實。”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2】:在道德的抉擇上也是如此。我們永遠不能把錯誤歸咎于“人性”或“人的軟弱”等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時常有成年男子做出種種令人厭惡的行為,卻把這樣的行為歸咎于“男人天生的壞毛病”。可是世上沒有“男人天生的壞毛病”這種東西,那只是我們用來避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借口罷了。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3】:“迷信”,多么奇怪的一個名詞。如果你信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這就叫“信仰”,但如果你相信占星術(shù)或十三號星期五不吉利,就是迷信!誰有權(quán)利說別人相信的東西就是“迷信”呢?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4】:“所以當你選擇不要對別人不好時--即使這樣會違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從事自由的行為。”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5】: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辰。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16】:沒有人天生該對誰好 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蘇菲的世界》
【17】:德國詩人歌德曾經(jīng)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jīng)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不希望你成為這些人當中之一。我將盡我所能,讓你熟悉你在歷史上的根。這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僅是一只赤身露體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們避免在虛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