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鳥盡弓藏的意思
意思是鳥打完了把弓藏起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過河拆橋。亦作“鳥得弓藏”,常與“兔死狗烹”連用。
近義詞: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反義詞:感恩戴德、知恩圖報
出處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譯文: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
2、鳥盡弓藏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jīng)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fū chāi)當(dāng)奴仆。在大夫范蠡(lǐ)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于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jīng)過十年的奮斗,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范蠡,還有一個是文種(zhǒng)。當(dāng)時勾踐在會稽(jī)山一戰(zhàn)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qiáng)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dāng)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jìn)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jié)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獻(xiàn)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dāng)做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松了對勾踐的監(jiān)視。隨后,文種和范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shè)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xū);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fā)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dāng)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nèi)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范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后,因范、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zhí)意要離國遠(yuǎn)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范蠡離開后,還惦記著好友文種,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了。勾踐為人陰險,工于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文種看過信后,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但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傷文種將要作亂,越王就賞賜給文種一把劍說:“你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只采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文種一聽,就明白了,后悔當(dāng)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自此便形成“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兩個成語。也可以連用,形成八字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意思是飛鳥打光了,弓箭也就藏起來不用了:野兔被殺盡了,獵犬留著無用,被煮著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掉。后代諸多名臣都以此為警戒。
這一成語也比喻西漢時劉邦將一些建國時建功立業(yè)的大將們悉數(shù)殺光的情形。漢五年劉邦當(dāng)皇帝后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dāng)時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為"楚王",使其遠(yuǎn)離自己的發(fā)跡之地,漢六年又有人適時告發(fā)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漢十年,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處了一年多一點(diǎn)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f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
3、鳥盡弓藏舉例
三國·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惟有子房。”
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來有“鳥盡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禍。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九回)
那些為資本家賣命的走狗們,終有一天會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