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節(jié),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給未經(jīng)世事,可能還從未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的孩子解說死亡。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死是什么,到底要不要跟孩子談論死亡?答案是肯定的。缺失死亡教育也許對孩子會有非常巨大的影響,有的家長對此選擇避而不談,讓孩子對死亡一度很恐懼,在遇到麻煩時甚至有孩子想到用死來逃避。
我們選擇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推薦生命教育繪本故事《爺爺變成了幽靈》,希望大家有所啟發(fā)。
《爺爺變成了幽靈》

生命教育繪本故事
這個故事講述了小艾斯本的爺爺死后變成了幽靈,為了找回自己忘記做的事情,與小艾斯本經(jīng)歷了好幾個奇怪的夜晚……
小眼睛細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爺爺都是平常人,祖孫間的故事,沒有離奇,充滿溫馨。爺爺?shù)乃溃炔恢赜谔┥剑膊惠p于鴻毛,像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花開花落.他們平靜的道別,因為有愛和回憶。
書中平淡、溫暖的語氣和樸實、淡彩的圖畫,感受不到任何可怕,反而從中找到了渲瀉感情的出口。面對死亡,可以不再慌張、恐懼和悲慟。生死并非不可逾越,生死可以兩相安。
繪本主題:
生命與死亡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紀伯倫說:“死亡和老人的距離并不比和嬰兒的距離更近,生命也是如此。”而現(xiàn)實生活中,“死亡”是兩個殘酷的字眼,父母往往忌諱或者不知該如何與孩子談論相關的話題。這本書中的爺爺去世了,孫子艾斯本傷心卻無法真正理解死亡的含義。一天晚上,爺爺又變成幽靈回來了,和艾斯本一起回憶他一生的故事、彼此相處的點點滴滴,然后完成鄭重的告別。道別后,艾斯本終于能夠坦然面對爺爺?shù)碾x去,并將這份愛永遠保存在心底。《爺爺變成了幽靈》這個故事,沒有恐怖的情節(jié),也沒有大道理,但卻道出了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愛,蘊含了對死亡的浪漫解釋,也教給孩子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坦然面對、好好道別,帶著愛與回憶樂觀面對未來的生活和成長。
選書理由
1. 文字作者為丹麥著名編劇,插畫作者曾榮獲瑞典林格倫文學獎,提名國際安徒生大獎。
2. 人物形象優(yōu)美細膩,語言樸實無華,情感深沉感人。
3. 傳遞了溫暖的親情,教給孩子正確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
繪本欣賞

一個小男孩名叫艾斯本。
艾斯本最喜歡的人就是爺爺霍爾格了。
可是,他再也沒有爺爺了。
爺爺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了,因為心臟病的發(fā)作。
艾斯本傷心極了,趴在桌上,哭個不停。

那天晚上,媽媽坐在艾斯本的床頭,
輕聲說:“爺爺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著天堂的樣子。
“是的,爺爺變成了天使。”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爺爺變成天使的樣子。“爺爺長著一對翅膀嗎?爺爺穿著白色的長袍嗎?
“這樣想,你會不會好過一點呢?”媽媽摸著他的臉問。
“沒有,一點都沒有。”

教堂里正在舉行爺爺?shù)脑岫Y。
“霍爾格是一個非常非常愛家的人……”身穿黑色長袍的牧師講了很長一段話,可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爺爺睡在地上的棺材里,他的四周擺滿了鮮花。
“他們把爺爺送在哪里去呢?”艾斯本小聲地問。
“爺爺要到地下去了,”爸爸摟著他說,
“爺爺會變成泥土,然后就慢慢地消失了。”
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爺爺變成泥土的樣子。

艾斯本并不相信爸爸媽媽的話,
他覺得:爺爺既不會變成天使,也不會變成泥土。
這天晚上,爺爺回來了。爺爺突然就回來了。
爺爺坐在艾斯本的櫥柜上,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

“爺爺?”艾斯本叫道,“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嗎?”
沒有人告訴過他,爺爺會回來,會坐在他的柜櫥上。
“我也以為我死了。”爺爺說。
“噢,我知道了,”艾斯本說,“你變成了幽靈!”
“幽靈?不可能!”爺爺叫了起來。

“你要是不信,我們就來試一試!”
艾斯本有一本關于幽靈的書,書上說,
只要幽靈愿意,它們就可以穿墻而過。
“好吧,那我就來試一試吧。”
爺爺這么說,他也這么做了。

他穿墻走了過去……
……然后,又走了回來。

“哇,爺爺,你真的變成了一個幽靈,太好玩啦!”